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颁行保护租界的十条规则,如不许华人携带武器在租界行走;不得缉捕逃人或潜藏在租界的犯人;不准在租界搜查和扣留偷运、接济敌人军火的外国兵轮;等等。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       
A.强化了对租界的管理B.注重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在外交上具有软弱性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天津出版《庸言报》第一号,其中“建言”栏所刊内容全是针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通论、专论、杂论、讲演等文稿,梁启超在《庸言报》各栏目上所发表文章类型统计如下图(单位:篇)。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建设新政权热情高涨B.民众启蒙成为学者关注重点
C.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激烈D.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
3 . 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军部下令将清朝各昭忠祠改建为大汉忠烈祠,汇集各省”尽忠民国死事诸烈,入祀其中,由本部派专员致赏,以后即由各执政春秋致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念B.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C.改变原有祠堂的社会功能D.宣传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
4 . 下表为武昌起义后拥护革命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能够说明(     
孙中山电文(清帝)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民国目的亦已达到
《民立报》社论政治修明之朝,依于民主立宪之成立。革命既成,共和自现。周道如砥
沪军北伐部队的告示东南各省次第光复,虽未睹太平之风,实已享共和之福
A.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B.共和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稳定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
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
2022-03-02更新 | 835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一个角度,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角度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8 . 1911年11月18日,天津《大公报》主笔唐祖绳发表《论今日政体上之解决》,提出将中国建成中华联邦帝国,即在保留清帝的基础上承认各省为自主自治的联邦,由各联邦公举代表到北京组织国会,编订宪法,组建政府,外交、军事、财政、交通等要务均由国会议决,交政府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体走向受到关注B.南北议和尚未形成
C.君主专制依然盛行D.共和观念难以推行
2022-10-26更新 | 39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11年底,革命党和谈代表和袁世凯和谈代表讨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达成了《满、蒙、回、藏待遇之条件》,规定“今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如左:与汉人平等”。这一规定
A.实现了民族革命目标B.反映了民族认同思想
C.消除了狭隘民族观念D.限制了袁世凯的篡权
10 . 如图为1912年9月29日《民权画报》漫画《去年、今日》:画中主人公黎元洪从“去年”被革命党人逼迫就任军政府都督的旧军官摇身一变为“今日”的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A.称颂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B.揭示民国共和政体的脆弱
C.表达对革命领导权的关注D.告诫袁世凯切勿复辟帝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