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自1920年开始,孙中山“从17世纪以降‘中国’的整合趋势着眼,逐渐放弃其‘五族共和’理念,转向新的单一的‘中华民族’”。这一变化在当时有助于(     
A.减少推翻清王朝阻力B.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消弭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2024-01-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八调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民国前的旗装

简介:满族传统服饰。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
图二民国后流行的旗袍

简介:中西合璧服饰。开省收腰,表现出女性曲线;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服饰亦较简约。

上面两组图片能够反映辛亥革命前后旗袍式样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浪翻波连,汇成辛亥风云。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含义。结合所学,列举“庚子以来”革命派为实现这一变化所作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019-03-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三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央官制为例概述从秦朝到元朝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现代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2024-01-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趋势,并指出此趋势在唐、明两代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蕴含的政治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的意义。
2024-01-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政治转轨
课后,等级班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转轨”专题颇感兴趣,并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借助时间轴简单梳理近代中国大事记

材料一:


A.八国联军侵华B.洋务运动开启C.戊戌变法改制D.辛亥革命爆发
(1)将上述字母所示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对应的横线处。(填涂字母)
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环节二:补充19世纪50至60年代的史料

材料二: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报军饷及各省截流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形支绌。

——(清)《文宗实录》卷97

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清)曾国藩《江西牙厘请照旧经收折》(1864年)

注:《文宗实录》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出现怎样的现象?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环节三:将目光转向清末民初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19006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英国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讯后致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后出台的《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是(     
A.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同步萎缩B.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逐步扩张
C.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逐步扩张D.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一手遮天

材料四: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陆海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113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日)

(4)材料四中两份文本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概括20世纪初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环节四:研读教科书文本,进一步探究民国时期的政治特征

材料五: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5)综合材料,联系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政治转轨这一历史现象。
2023-12-13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中国“新时代”内涵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内涵
20世纪初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A.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变迁B.各阶层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诉求
C.近代西学东渐的内容不断深化D.人们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趋势
2023-12-08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17日,并更好地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早日承认将是得策的”。1923年,提出“谋世界民族之平等”“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到2018年的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外交主张发生的转变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活动的意义。
2023-11-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主要探索。
(3)据材料三概括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其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趋势。
10 . 制度与时代

材料一:汉朝从武帝(设立中朝)以后,宰相就渐渐失其实权……(曹)魏朝建国之初,置了一个秘书省(后改为中书省),于是中书亲而尚书疏。南北朝以后,因侍中(门下省负责人)常在禁近,时时参与机务,于是实权又移于门下省。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机要是在中书、门下省的,尚书不过执行政务罢了。到唐朝,就用三省的长官作为丞相,中书面授机务,门下省掌封驳,尚书承而行之。中叶以后,所谓翰林学士,和天子十分亲近,又渐渐的握起实权来……明清时期的殿阁,也不外此理。

——吕思勉《大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从汉朝至唐朝中枢机构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并任选两个时期加以说明。

材料二: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2)根据材料二,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023-10-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