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政治转轨
课后,等级班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转轨”专题颇感兴趣,并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借助时间轴简单梳理近代中国大事记

材料一:


A.八国联军侵华B.洋务运动开启C.戊戌变法改制D.辛亥革命爆发
(1)将上述字母所示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对应的横线处。(填涂字母)
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环节二:补充19世纪50至60年代的史料

材料二: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报军饷及各省截流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形支绌。

——(清)《文宗实录》卷97

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清)曾国藩《江西牙厘请照旧经收折》(1864年)

注:《文宗实录》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出现怎样的现象?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环节三:将目光转向清末民初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19006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英国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讯后致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后出台的《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是(     
A.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同步萎缩B.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逐步扩张
C.中央权威日渐衰微,地方权势逐步扩张D.中央权威不复存在,地方权势一手遮天

材料四: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陆海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113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日)

(4)材料四中两份文本的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概括20世纪初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环节四:研读教科书文本,进一步探究民国时期的政治特征

材料五: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5)综合材料,联系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政治转轨这一历史现象。
2023-12-13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来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B.近代中国逐步向殖民地过渡
C.社会转型时期形势的多变D.地方精英对列强侵略的态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主要探索。
(3)据材料三概括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其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
2023-06-05更新 | 342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4月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5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212日,清帝退位,封建王朝专制统治覆灭的大局已定。新旧政权更迭之际,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一步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人们结社组党、参与政治事务的自由和权利。加之浓烈民族民主氛围的刺激,社会各阶层成员,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阶层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创立政党,进行政治活动,试图以此夺取或控制政权,直接干预国家政治利益的分配。

——摘编自于小英《政治道路选择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出现的背景。根据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和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宪政建设的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023-05-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二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7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等法令,明令“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这反映出(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B.刑讯制度已经终结
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D.司法体系的成熟
2023-03-2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国“新时代”内涵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内涵
20世纪初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A.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变迁B.各阶层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诉求
C.近代西学东渐的内容不断深化D.人们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趋势
2023-12-08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07年10月17日,湖南巡抚岑春蓂在《遵旨严缉革党分别科罪片》中说:“奸匪假借革命名词,煽惑人心,希图扰乱治安。”同时,广东西部的龙州、上思等地的民变,也“公然以‘排满革命’煽惑号召”。这从侧面反映出(     
A.民变与革命彼此独立B.农民成为革命运动主力
C.革命党起义推动民变D.清王朝走向灭亡的趋势
10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改革司法制度,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和《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等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刑讯体罚,明令“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这反映出(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B.封建刑讯制度终结
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D.司法体系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