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       
A.舆论宣传左右战争进程B.下层群众思想愚昧无知
C.重视舆论宣传D.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推翻帝制后,在建设中华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复辟帝制的尝试。第二次尝试的核心人物是(     
A.段祺瑞B.袁世凯C.张勋D.曹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教育思想。下表为民国时期多所大学入学考试中的作文题目统计表。

类型数量百分比举例
军国民教育3127.4现时培养建设需要人才当以何为最急,试详陈所见
试述增加行政效率之方法
关于抗日运动之意见
实利主义教育2623.0我从投考大学到毕业以后的全部计划
安定战后民生以何为急务
求学所以致用
公民道德教育3430.1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说
大学生读书应持的态度
孔子与墨子
世界观教育1715.1科学的价值
医学与人生
我之人生观
美育54.4晚霞
西湖的夏
记述童年中最深刻的一段印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两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6-13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毋忘国耻”的标语在全国各处都可以看到。如图为1915年马星驰发表的漫画,画面中“困兽犹斗”四个字从左到右,通过改笔形式以空白部分凸显"岂怕战亚"四个字。作者特意在下方标注读法:“困兽犹斗,况今日之中国岂怕战乎”。这体现出(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中国反日浪潮涌动
C.民国政治转型艰难D.国人坚决参加一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助推了中国日益觉醒的、参与国际化的民族主义。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列强重视中国,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且一旦协约国获胜,中国也将以战胜国身份收回战败国德国等在华特权。在他们的推动下,北洋政府于1914~1915年三度向英法表态希望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但未获支持。1916年索姆河战役打响,协约国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英法态度转变,希望中国派遣劳工赴欧洲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为此,梁士诒为北洋政府谋划了一个“以工代兵”的良方:“中国财力兵备,不足以遣兵赴欧,如以工代兵,则中国可省海陆运输饷械之巨额费用。而参战工人,反得列国所给工资,中国政府不费分文,可获战胜后之种种权利。”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材料二   有关史料记载,中国自1864年到1913年的50年中,共计输出695.5亿两,输入932.4亿两,入超数达236.9亿两。国内实业不兴,失业人数日益增多,社会动荡。此时华工赴欧计划的提出,一方面为协约国提供了丰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摘编自姚娜《一战期间中国政府派遣华工赴欧动因析》

材料三   首先,华工赴欧参战,既充当了北洋政府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载体,又为中国后来参战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提供了良机。其二,华工成为百年前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实现国际化战略以及国家认同理念的重要环节。华工在参战之余,接触到了欧洲先进的文明及科学技术,也受到西方自由民主法治思想的熏陶,他们开始自珍自爱、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回国后,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其三,华工爱国自强、勇于献身的情操,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后来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知识精英们,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邓小平,均在留法期间确立了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理想。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新式工人运动,皆同一战赴欧华工有密切的关联性。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赴欧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赴欧的影响。
6 . 1917年,北洋政府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直接参战,而是派遣约14万名中国劳工奔赴战场。中国劳工在战场从事着清理战场、修铁路、挖战壕等繁重的工作。中国能成为战胜国,他们功不可没。下列对“北洋政府参战”解读正确的是(       
A.意在收回部分国家主权B.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C.折射出北洋政府的腐朽D.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了支持正义而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突出特点是(     
A.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B.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严重D.文明开化的新风尚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如表可以推知当时(     
1919年、1925年各省岁出预算分类表   
年份岁出总数(万元)军费数(万元)其他项目(万元)
1919年14100.07708.66391.94
1925年25379.718241.97137.8
A.民族工业发展提高了政府的财政税收
B.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使军事耗费剧增
C.军阀割据混战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D.军费开支使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
9 . 对于某段历史,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 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下列事件不属于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B.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
C.北洋政府向德、奥宣战D.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0 . 孙中山于1919年10月10日发表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文章时,感慨“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A.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B.三民主义不能救中国
C.袁世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D.国家应注重经济建设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