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高中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近代某一阶段历史时所绘制的阶段特征示意图,最适合该阶段特征示意图的主题是(     
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B.宪政体制的实践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D.社会共识的崩解
2023-10-2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民国六年,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委任何应钦为贵州某地军事长官的委任状,后有时任总理段祺瑞的签字。这一委任状可以说明,当时政府(     
A.积极筹划国民革命运动B.府院之争得到了缓解
C.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D.责任内阁制依然实行
2024-03-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直接冲击下,“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指向,成为影响至今的话语表述。从该词发端至今,其内涵释义经历了多次再生。

“汉族”指向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之观察》中提到“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即普通俗称所谓汉族者”。
“五族”指向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际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国族”指向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阐述道:“我说民族就是国族,何以在中国是适当,在外国便不适当呢?因为中国自秦汉而后,都是一个民族造成一个国家”。
“民族”指向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对于民族统一纲领的意见》中就明确了“凡是中华民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观点。
“宗族”指向1939年,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明确指出,在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五族”不应称作”民族”,而应称作“宗族”。之所以称“五族”为“民族”,本身就是帝国主义瓦解和分化中国的阴谋。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其民族观进行解读,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解读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4 .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很快发展为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如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鲁各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帝国主义的支持干预B.中国先天地理分割性
C.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23-10-20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1912年至1928年,国家元首变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首脑(总理),最短的仅有5天。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国前期社会动荡
C.进步人士探索治国新路D.政党政治有效实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基层治理实行的是“士绅之治”,乡村的实际权力掌握在作为地方精英的士绅手里。士绅们具有公共地位,负责地方事务,其地位则是被其所管辖的乡民所授权的。乡绅必须要对乡民负责,接受乡民监督,一切行为举止要考虑公共舆论和道德习俗的影响,不得任性而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士绅的角色类似于政府在地方管理的角色,但作为地方的代理者和维护者,在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其维护的是地方的利益,而不是国家政权的地方代理人。士绅虽也必须受国家管制,但其自身活动空间较大,比如,在维护地方利益方面,其可以与地方衙门进行交涉。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蕴意一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非行政化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国家面临治理任务日益繁多,控制乡村显得更加重要。于是,政府逐渐重视起对基层的治理,原来乡村自治的界限被国家打破,基层政权日益官僚化,统一编制,基层政权的代理人由国家指派和管理。一方面,国家权力也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渗入乡村社会,国家对乡村的控制得到加强,地方势力把持基层政权造成的地方团体化也被打破。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也打破了“双轨政治”的平衡,使国家有力量剥削乡村,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地方基层治理被严重破坏。

——摘编自王德成《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沿革及当代转型》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化经济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地位的变化,中国基层组织逐渐形成了以街道党委为领导核心、以街道办事处为管理主体的治理模式,逐渐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着力补齐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短板。通过加强“街道办事处一居委会”体制,使国家政权的力量在城市基层不断得以强化,街道的行政组织机制也不断完善,居委会逐渐成为城市基层的“行政细胞”,行政能力与行政资源得到增强和提升。

——摘编自吴晓霞《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演进线索和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城乡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基层治理转型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
2023-10-11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辛亥革命发生以后,中国货币流通十分混乱。当时通行的银元就有10多种,其中外国银元有鹰洋、本洋等,本国银元有广东、湖北、江南等各省铸造的龙洋。北洋政府曾多次出台政策整顿币制,但收效甚微。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源是(     
A.国内军阀混战政治混乱B.近代社会性质未能改变
C.国际列强侵略干涉内政D.北洋政府治理水平低下
2023-10-09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种军用票陆续发行,以筹措军费开支。下图所示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桂系军阀沈鸿英以个人名义发行的军用票。这种军用票的发行(     

   

A.促进了广西的商业发展B.导致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有利于国防事业的巩固D.加剧了货币混乱的状况
9 . 1912年,共和政府在中国昙花一现,很快变成军阀官僚统治,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B.资产阶级极为软弱
C.中国社会性质的阻碍D.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10 .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便分裂成为直、皖、奉三大派系,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断增大,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这一状况根源于(     
A.传统自然经济的分散性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瓦解
C.同盟会内部的争权夺利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023-09-3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