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6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上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四大
2 . 2007年上海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C.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
3 . “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早在19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寻找到这一“钥匙”最初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 
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国民!完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⑴据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
⑵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此后,孙中山在“知”的方面有了怎样的发展?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知行学说提出的背景。此后八年间,毛泽东是如何“行”的?
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
2016-11-21更新 | 9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将不可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
A.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C.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D.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7 .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11·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 . 思考下面的5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
话题:①五四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同盟会成立 ④辛亥革命 ⑤中共成立
请回答(填代号):
(1)上面5个话题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话题是:          
(2)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话题是:               
(3)上面5个话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4)历史文化素养是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某文化机构为考查青年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拟向全国征集考查选手文化素养的历史试题。请你从上面挑选1个话题(辛亥革命除外),仿照例子,设计相关问题,向该文化机构投稿。要求:问题简洁明了,指向性强。
例如:
话题:辛亥革命
问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三民主义。
推荐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016-11-18更新 | 10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目前的利益计,奋斗目标是:⑴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⑵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共二大宣言》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②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引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心任务。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提出这一中心任务的背景及其实践效果。(3分)
(3)这个中心任务是否与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相矛盾?为什么?(3分)
2016-11-18更新 | 7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