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出的。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战结束后,华工仍继续留在欧洲清理战场,参与战后重建。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对蔡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他们提倡国人到国外工读和积极帮助在法华工。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思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拯救自己的命运。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一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023-05-06更新 | 49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了党史上的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表明我们党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意义。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写道:“至于农民当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这表明中共三大(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借鉴了新三民主义思想D.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1926至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统计表。影响其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上海江苏长沙广东
1926年10月2266人3225人156915人
1927年4月16000人27872人190000人236605人
增长率(%)60676451
A.国共合作实现B.北伐胜利进军C.黄埔军校兴办D.北洋政府瓦解
2023-04-28更新 | 57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期间,有学生社团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量,参加者有学生752人,还有记者、军人等255人。调查结果显示,信仰社会主义(包括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及马克思国际共产主义)者人数最多,信仰三民主义者次之。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有一定的话语权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C.社会改造的方案趋于一致D.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社会制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近1/5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个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且内部地域差异极大的国家正强盛起来,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正走向伟大复兴。

——摘编自戴木才《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二十八年浴血奋斗”的历史,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史,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易》曰:“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因为它以痛苦、失落、屈辱和牺牲抉破了因循和麻木积成的厚膜,迫使人们追穷自身,从种种熟视无睹、见惯不惊的东西中看出衰象与破洞。而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所以,由失败带来的警悟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成为“变”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对“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4-1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草案就明确提出"男女一律平权"。1922年,中共二大则进一步提出:"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这说明(     
A.妇女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B.追求社会平等是党的使命担当
C.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传播D.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妇女解放
2023-04-08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38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组织的机关刊物,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此同时,《新青年》发表诸如《汉口苦力状况》《武昌织布、纺纱、铜币、银币:麻布五局工人状况》等文章。这表明(     
A.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改变B.全国性工人运动高潮到来
C.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D.中共成立的条件日渐成熟
2023-04-03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