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是特指在中国近代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及其意识形态的总和。从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历史变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思潮,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都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矛盾深化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产物。由于社会进程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产生于这块社会土壤中的文化思潮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李大钊认为孔派学说“贵劳心者,贱劳力者”。对此,他在1920年提出“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人力创造出来的,并非由少数圣者贤人创造”,并重新定位知识分子与劳工的关系。李大钊的认识(     
A.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B.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C.标志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D.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激化
2023-07-03更新 | 580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材料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C.对中华民族复兴具有深远影响D.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11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与会的有刘祥、何宽等华侨20多人。同盟会成立后,海外侨居地的同盟会组织发展如雨后春笋,其中新加坡和槟榔屿同盟会影响最大。据新加坡同盟会负责人张永福记载,当地华侨得知国内要举行黄花岗起义,每十天左右开一次会,进行筹款,到起义爆发时捐献3万多元。得知武昌起义胜利,新马华侨组织演说团、戏剧团,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约2000名华侨直接回国参加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不少华侨万里迢迢回国参政,在各级革命政府中任职。

材料二   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联合团体。193610月新加坡华侨召开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确定今后的首要任务是从自身做起,促成国内各实力派之联合,最终实现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爆发后,不少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19396月印尼华侨梁添成离开新婚妻子架机保卫陪都重庆而血溅长空。抗战期间,华侨的捐献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大量侨汇成为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还在大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在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日的决心及恳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的回响。

-摘编自任贵祥、李盈慧《华侨与国家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侨支持祖国民主革命的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在抗战期间作出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的《新青年》杂志季刊与不定期期刊中,“社会主义”等相关词频出现超过30次,“民族”出现8次,“国民革命”出现5次。据此推知,当时的《新青年》杂志(     
A.开辟了思想宣传的崭新路径B.致力于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C.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D.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2023-05-28更新 | 458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1927年3月,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一文刊发,引起广泛关注。该报告目录(        
章题节题主要内容
第一章农村革命第一节农民问题的严重性考察收获很大,农民问题至为关键
第三节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树立政治权威,打击地主阶级
第四节糟得很与好得很农民运动不可否认,而应充分肯定
第二章革命先锋第一节“痞子运动”农民运动惩办土豪劣绅是正当行为
第二节革命先锋贫农是农民运动的先锋队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持续发展B.改变国民党对农民运动的错误认识
C.明确农民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D.为中国革命道路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2023-05-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写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一这个在寻常日子召开的、在当时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的会议,无声却有力地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上炸响了开天辟地的惊雷,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写下了光辉的起笔。”中共一大的召开(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C.确定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8 . “劳工神圣”、“到民间去”等口号在五四运动中得以流行。李大钊说:“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于是,“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现象的出现(     
A.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较好基础
C.开启“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的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着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特别是狄德罗艰苦奋斗了近20年,克服各种困难,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把全书35卷出齐。百科全书的出版,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它唤醒了人民革命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人们习惯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称作启蒙运动,并把它和西方的启蒙运动相比拟。的确,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然而在形式上却相反。这个运动的发生,是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认为,“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走了一段同西方前辈们相反的路程,这个迟到的思想运动,决定了下面这个历史特点:它一面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一面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扫清障碍。

——摘编自彭明、周天度等《中华民国史第3卷(1916192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启蒙运动“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然而在形式上却相反”的含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
2023-05-08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改变了党的一大文件中“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规定。这一变化(     
A.表明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B.保证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C.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D.为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