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留——次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有了重大发展,分析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原因有什么?
2024-03-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2 . 据图可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兴起(       

A.受地缘综合因素影响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
C.呈现“星火燎原”之势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024-03-01更新 | 234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21年6月,《共产党》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
4 . 1924—1927年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主要表现在(     
A.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B.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C.促进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2024-02-05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创作的革命歌曲(歌词节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依据歌曲的创作时间先后排列序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歌曲③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歌曲④的创作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革命歌曲的现实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昨得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巴黎来电,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颇为所动,闻将直接交于日本云云。

呜呼!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主张应访德国直接交还我国,日本无承继德国掠夺所得之权利者耶? 我政府我专使非代表我举国人民之意见,以定议于内折冲于外者耶? 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国不国矣!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摘自林长民(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晨报》1919 年5 月 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长民也中表达的政治诉求和情感立场,并说明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图是1926年6月5日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一张照片,主题是广东工人自行审判罢工破坏者。图中历史现象(     

A.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B.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C.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D.体现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2024-01-30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1924年,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提出,“这种宗法的大家庭,简直统御中国有史以来的家族生活……完全是建筑在农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在分析中国的村落集产制情况时,认为遍布各地的“张家村”“李家村”等村落上还残存着原始母权氏族共产社会的痕迹。这一分析(       
A.促使了思想界认清早期社会发展脉络B.消除了对中国社会进化认识上的分歧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研究的影响D.完善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理论体系
9 . 1920年,北京共产党小组创办第一份通俗小报《劳动音》,下表为《劳动音》刊载的部分文章的标题。
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
国外劳动界消息
南京机织工人听者!一般工人也听者!
记南京机织工人暴动情形
哈尔滨之劳工大学
据表可知,早期共产党组织(     
A.关注工农的生存状态B.推动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C.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D.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李大钊在1917年的《中心势力创造论》指出:由中级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以为国本之所托;在1921年的《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提到:我们需迅速行动起来,建立“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唯有如此,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这一思想转变(     
A.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B.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推动新社会阶级力量的出现D.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4-01-23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