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领导者罗家伦指出:“‘五四运动’的唯一成绩,就是能使中国‘动’,但这种‘动’不能是‘冲动’。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昏晕后起死回生的神针’,中国(人)经此神针救醒后,还必须‘马上吃固本培元的药’,只有固本培元,才可以养成真正永久的活动。”这表明罗家伦认为(     
A.民主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潮流B.社会运动应与思想启蒙相结合
C.五四运动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D.民主革命目标和任务发生改变
2 . 从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到工人阶级、工商业者,从北京、上海到全国100余个大中城市,其参与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舆论声势之大,远远超过近代任何一次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材料所描绘的事件(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B.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C.标志着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2年12月,孙中山在给苏俄特使越飞的信中说:“以广州为根据地有冒险性,因为它是英国势力和其海军的中心。”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英国企图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C.国民党的联俄政策取得成效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成熟
5 . 杨度(1875年-1931年)戊戌变法期间,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和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反对共和革命;1911年参加清廷成立的“皇族内阁”;发起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鼓吹;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五四运动以后,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接触,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由此可见,评价历史人物(     
A.应坚持发展的观点B.应区分人物的动机
C.不应使用道德标准D.应注意史料的积累
2023-11-14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人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说明北伐战争(     
A.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B.顺利进军归功于农民的支持
C.反帝反封建符合广大人民愿望D.在长江流域的进军更加顺利
2023-10-22更新 | 328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金桥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该设计可以用来说明(     
   
注封面标题:劳动纪念号文字:一九二零年劳工神圣
A.知识分子对劳工的关注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劳动光荣理念深入人心D.救亡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十月革命。他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时间著作
形成井冈山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成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
发展建国前后《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李大钊所说的“潮流”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重要的革命理论?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2023-09-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三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其最后结局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是否实现了,为什么?
2023-09-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