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刺激与反应历史学家汤因比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提出“刺激反应”理论,费正清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
(1)请概括上述“反应”的内涵特征。
(2)谈谈你对“刺激与反应”的认识。
2019-05-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徐汇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2 . 历史的选择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以自己的认识与实践表达了自己的选择。

材料一   盖数十年前,方日本之始维新也,中国前清政府亦尝言维新矣。而收效迥异者,则以日本能窥知西洋富强之由来,竭全力以整兴工业。中国但知西洋有坚甲利兵而竭全力以练兵,舍本求末,故至今犹陷于困境。……合古今之政书,证中外之学说,未有不致力于工而能国者也。

——《张謇全集》

材料二   二十世纪初叶以后的文明,……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今俄人因革命之风云,……将统制一切之权力,全收于民众之手。世界中将来能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新文明者,盖舍俄罗斯人莫属。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材料三   1919年10月18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演讲,“吾人欲救民国,所可采者唯有两途:其一,则为维持现状,即恢复合法国会,以维持真正永久之和平也;其二,则重新开始革命事业,以求根本之改革也。”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


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上述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怎样的“选择”?
(2)为什么说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历史转型期,请简要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选择”的看法。
2019-05-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二模)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3 . 公理与强权

材料一: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今世各国对于内皆是文明,对于外皆野蛮,对于内惟理是言,对于外惟力是视。故其国而言之,则文明之国也;自世界而言之,则野蛮之世界也。……中国所居者为野蛮之世界,不野蛮则不足以图生存。

——杨度:《金铁主义说》(1907年)

材料二: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这“公理战胜强权”的结果,世界各国的人,都应该明白,无论对内对外,强权是靠不住的,公理是万万不能不讲的了。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年)

材料三: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共管,倚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许德珩:《天安门大会宣言》(1919年)

材料四:对公理、正义的怀疑,让中国在此后一度陷入对世界的迷惑,对国际组织的失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形成,中国的抗日战争纳入世界反法西斯的统一战场,赢得了胜利,哪怕这个胜利不过是“惨胜”,也让中国伴随着世界正义的重现获得了尊严。中国由此跻身于世界四强,成为联合国的创办国,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者,成为战后世界安全的保障国——联合国五常。直到这个时候,中国人对“国际正义”方才有直接体认,有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终于真正达到从未有过的融合状态,坚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

——马勇:《坚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2014年)


(1)根据材料一,请列举近代中国所遭遇的“文明国”野蛮对待的史实。
(2)请用史实概述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
(3)如何看待中国近代以来对“公理”“强权”看法的变化?
2019-05-0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4 . 民国八义高以下三则材料都记述了民国八年发生的事件。

材料一   此次北京之事,绝非发始者之本意。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致因一时之激动,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何则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政府其深思之。

——《申报》时评

材料二   《大阪朝日新闻》报道:

5月6日;“学生团体的成员来到最繁华的街上,强迫商店关门。”

5月7日:用大号字体突出标题“学生义和团”。

5月7日:“特别是像美国人参与经营的中美通讯社发表了国民自决会等排日运动机构的电报和宣言书,借此机会将上海发起的排日运动推广到南方各地。”

材料三   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七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民国八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出判断的依据
(2)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
5 . 觉醒和团结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①与材料一“甲午战败割台”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
②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又是如何应对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觉醒和团结”的认识。
2019-04-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3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6 .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D.护国运动
7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019-01-30更新 | 3688次组卷 | 94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2019-01-30更新 | 2411次组卷 | 5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2019-01-30更新 | 2096次组卷 | 30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共国民党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