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1917年4月,李大钊指出:“国家必有其中心势力,才能谋统一与发展,此之势力,必以中级社会为中枢。”1921年3月,他再次讨论中心势力问题时认为:“要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事业,需先建立强有力的团体,以动员和组织民众力量。”李大钊的变化(     
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B.有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植根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2023-07-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数据统计,五四运动期间,全国报刊有1000余种,官办、民办、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各个政治派别的报刊都十分活跃。关于五四运动的各种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各界对时局的关注B.舆论一致支持学生运动
C.五四运动性质发生变化D.民众支持推翻北洋政府
2023-07-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五四运动后,熊希龄、谭延闿等湖南知名人士率领湖南走在联省自治运动最前沿。其后《湖南省宪法》颁布标志着湖南自治运动达到高潮。不久,《湖南省宪法》被废除,标志着运动最终消亡。这一结果 (     
A.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B.导致了军阀割据政治格局
C.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D.有利于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2023-07-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学者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这场运动与以往不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规模抗争。启蒙推动了救亡,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材料有关的这场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B.社会价值具有多重性的特点
C.使各界团体对社会改造趋于一致D.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3-07-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文化在“挑战—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

——(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上的三项重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
6 . 图1是《新青年》的创刊号,使用“青年”的法语“LAJEUNESSE”作为封面设计的一部分:图2是《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封面设计是两只劳工的手跨越地球紧握着。《新青年》的封面设计反映出(     
       
图1:杂志创刊号(1915年)       图2:杂志第九卷第一号(1921年)
A.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已建立B.战后国际秩序正趋向公平
C.国际工人组织指导中国革命D.思想解放运动的方向转变
2023-07-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由此可见,两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基础是(     
A.无政府主义B.马克思主义C.实验主义D.自由主义
2023-07-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1926年,中国国民党决定“减轻佃农田租25%”,结果遭到地主反对,收效甚微。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土地法》草案,放弃“耕者有其田”的思想,保护现存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土地政策的变化源于(     
A.民族矛盾上升B.政治形势变化
C.革命中心转移D.国民革命失败
2023-06-3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7年4月,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公开宣称,“本早闸北武装工友,大肆械斗,值此戒严时期,并当前用兵之际,武装工友任意冲突,殊属妨碍地方安宁秩序”,我们“除派部队将双方工友武装一律解除外,并派员与上海总工会会商妥善办法”。白崇禧的言论(       
A.巩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B.掩盖了反革命政变的真实意图
C.凸显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D.说明工人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2023-06-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