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党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最终领导人民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正式决定建立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阶级、废除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

材料二 二大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1)请问中共“一大”有什么明显的缺陷?“二大”又是如何弥补的?

材料三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材料四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2)从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这两种道路分别是什么?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材料五:1928年5月,在刘志丹等先烈的领导指挥下,华州高塘、渭南崇凝为中心地渭华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和革命军队配合的渭华起义,形成了方圆数百里的红色区域和革命武装割据的局面。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但它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3)渭华起义的爆发是中共陕西省委响应哪次会议的精神而发动的?这次会议的召开由什么重大意义?
2020-12-1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月考历史试题
2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 年,孙中山认为 民族、民权” 两个主义因清廷退位而付之实现, 现在我们应该实行经济革命(社会革命)” ,“ 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那么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1924年1月,他主张“ 国民党之主张,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 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3月,他又说“ 民生主义是什么用法呢?是用来对大富人打不平的"'"要把全国的贫富都打到平等” 。8 月,孙中山作了四场关于“ 民生主义” 的演讲,他说“ 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一一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摘编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孙中山的“ 民生主义” 有复杂的思想来因和理论源泉。从历史程序上看,首先应把中国近代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九十年代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看做是“ 民生主义” 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思想前导。同时,孙中山在制定“ 民生主义” 学说的时候, 一再提及古代中国的“ 井田制” ,并以它与“ 平均地权” 相比拟。其它如 王莽之王田, 王安石之青苗也在孙中山的研究之列。而中国近代进步思想一个更为 重要的标志,是他们都“ 经过于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孙中山当然更是这样。他在帝国主义诞生的时代,接受和提出了避免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其中特别是当时风靡一时的亨利·乔治的著作、学  说,几乎为孙氏完全吸取过来。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述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变化内容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生思想变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7)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6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是什么?它产生了哪些积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以后的十年国共对峙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关注农村及农民问题的?
4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2005年4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日(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表示,国共两党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胡锦涛总书记说“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国共两党在历史上还有哪两次握手?分别形成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回顾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3)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2019-12-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两位应排在前面?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
2019-1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发展进程所具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的新特征。

2018-12-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

——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

2018-11-28更新 | 1768次组卷 | 23卷引用:【校级联考】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丰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走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回答,共产党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的运动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0 . 材料一:201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1)材料中“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

(2)“长征壮歌”中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3)“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试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建国大业”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下面的材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时间范围:1919-1980)

(5)请你沿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将材料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