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巨变。历史大流,变幻莫测,惊涛拍岸,叫人寒心。中华民族猛然醒觉,愤而寻找重生的道途。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西方已经将这个新的世界强行推到了中国的面前。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内部的腐败和外来帝国主义的羞辱性掠夺,如同一对李生恶魔,给它带来了长时期的衰落。中国为了克服这对李生恶魔,推动社会进步,历经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1898年的百日维新、1912年的共和革命、1919年的思想革命和1949年的共产党革命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是艰难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它们加到一起,对中国重现青春活力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世纪末《清议报》上的《极东之新木爱罗主义》一文中首次出现了“帝国主义”一词,此文由日文翻译而来,是日本人片冈鹤雄译自美国报刊上的一篇文章
一战结束之初中国思想界批评帝国主义强权逻辑成为趋势,不少人认为帝国主义的强权是世界大战的根源。人类社会的前途不是帝国主义扩张下对弱小民族的殖民,而应是在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原则下促进各民族和平相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帝国主义概念,同时形成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形态,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为争夺殖民地而互相冲突,最终走向世界大战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消灭封建势力的土地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必经之路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指出,无论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是否资产阶级,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二战”结束初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帝国主义是反民主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帝国主义者、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作了区分,认为只有帝国主义者才是斗争的对象
“冷战”格局形成后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反帝阵营,帝国主义正组成反动联盟反对社会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帝国主义终将走向灭亡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参考表中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建构与调适”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主旋律是反帝反封建斗争,如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反帝爱国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等。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运动以1901年为分界,明确标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19世纪传统民族主义运动从组织力量上看,无论是鸦片战争时三元里的社学还是义和团时期的“坛”“券”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机制。他们借以动员民众的手段是传统社会中的揭帖、告白、歌谣、俚语等具有隐秘性和隐喻性的载体。而20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组织力量已是近代临的社团组织,如商会、学生会等。新世纪民族运动的动员手段已经主要是报刊、公告,甚至还有各种公开的演讲、报告等,更多地表现为公共性、公开性的载体。

——摘编自王先明《义和团与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转型》

请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民族抗争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要求:写出选取的尺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1937年至1940年的延安有三种话语体系:一是“五四”话语,即平民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平民主义是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结果,这一思潮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普遍流行,认为此前的改革和革命的失败,都是由于平民没有觉悟,没有被唤醒;二是俄式马克思主义话语,即从江西延续下来的布尔什维克话语,特别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制方面,出现“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卡尔·马克思高级党校”等表述;三是已经登场的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以革命、抗战为主题,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

——摘编自李永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话语体系,围绕“中国革命历程”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服务回 单位 如何广东西省商务

材料 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时间教科书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1902年《万国历史》(南洋官书局译定)“乱民”“据巴黎,覆政府,杀首相,更立新政府”“焚巴士底尔牢狱”。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傅运森)“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
1924年《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西洋史》(陈衡哲)关注到《人权宣言》,并称许它主张人类一体自由平等的价值和意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教科书的重视并被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涵
1927年《新撰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史》(周传儒)称“近世改革之成功,中古旧制之覆灭,当以法国为最早。”
1933年《高中外国史》(李季谷)在评价大革命时指出“农工阶级获益不多,似未达到革命最初目的。”
1939年《高中新外国史》(孙逸殊、闵宗益)渲染了法国人民齐心协力抵御外敌的情景“而全国人民,又能协力同心,一致抵御外患。在名将噶尔诺领导之下,手执自由、平等、博爱之旗,口唱马赛军歌,浩浩荡荡往前线去奋勇杀敌,连获胜利。”

—摘编自黄宇兰《百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国大革命》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为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划分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11-11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国外著作传入中国的概况
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开始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名著《几何原本》,至1606年共译出《几何原本》前六卷。
1841年林则徐委托袁德辉根据1836年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成《四洲志》,是第一部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
1896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经济学名著《原富》(《国富论》)。
1898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卢梭著《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译本《民约通义》,宾告了卢梭学说在晚清传播过程中译本时期的开始。
1899年王寿昌口述、林纡执笔翻译出版小仲马著《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
1913年清末魏易翻译的《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由正蒙印书局出版。
1919年马君武从1902年开始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1919年才正式出版。
1920年陈望道根据日译本和英译本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全译本。
1929年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万有文库》,包含《汉译世界名著初集》一百种和《汉译世界名著二集》一百五十种。
1942年梅益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知书店支持下,于1942年翻译出版了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73年李启斌翻译哥白尼著《天体运行论》,内容包括《天体运行论》六卷集的序言和第一卷。
1981年
至今
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近850种。

——摘编自赵稀方《翻译与现代中国》等


从材料中概括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8月阶段考历史试题(B卷)
7 . 如表为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渠道的部分研究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渠道一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人在日本留学期间逐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知识分子主要通过译介日本期刊上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从而在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等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留学欧洲时,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向国内志同道合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渠道二十月革命的炮声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19211月瞿秋白赴苏俄学习,学习期间他不但读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还直接接触到了列宁的思想,也是早期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派出了大批干部赴苏联学习,而且越往后,马克思主义通过这条传播途径所起的作用越大。1930年以后,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被大量地翻译成中文,传播到国内来了。

——摘编自俞樟华、俞扬、陈含英《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主要特点概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的变化做合理的解释。
2023-04-21更新 | 47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籍华裔历史学者黄仁宇先生因“大历史观”及其系列著作在国内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谓“大历史观”,即强调视野之大,在研究历史、思考问题、观察事件时,放宽视界、前后关联。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大历史”是小细节组成的,更应强调以小见大、由大化小,“大历史一定要架构在小历史之上。”如《万历十五年》,全书的时间跨度就在1587年这一年,在这一年中,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等人的琐碎的小事却预演着明朝的宏大叙事。

       ——摘编自王春敏《历史与现实:黄仁宇史学研究》


以“大历史观”为指导,对某一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阐释,揭示其重要性或价值。(要求:明确提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或某一段历史,阐释须充分体现“大历史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步成为它的很有影响的新内容,它与“民主”“科学”的精神并不背离,而是其新发展。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特别是“六三”以后显示的力量以及先进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构成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五四运动”的范畴,就是“五四运动”一词是否应当一方面包括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运动,另一方面也包括1915年就开始的新文学、新思想运动,即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呢?

有些人主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而且彼此没有多少关联。这派人只承认新文化运动也许略为便利了“五四运动”的推行。还有不少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一词采取更广义的看法。他们对这个名词的一般用法是同时隐含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在这一意义下,“五四运动”包括1919年前后这段时间一切思想变动的各方面。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五四运动”的范畴,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2-12-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