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

区域国别主要商品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
1960年1970年1980年
北部埃及石油4.657.8
非洲阿尔及利亚石油67.591.6
东部埃塞俄比亚咖啡49.059.364.1
非洲乌干达咖啡36.950.498.7
西部尼日利亚石油2.757.695.3
非洲利比里亚铁矿砂41.970.152.7
中部加蓬石油21.434.362.3
非洲刚果石油10.577.9
南部博茨瓦纳钻石14.760.8
非洲赞比亚95.291.3

——摘编自[肯尼亚]A.A.马兹鲁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

材料二   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喀麦隆(10人)、吉布提(3500人)、加蓬(610人)、科特迪瓦(580人)、中非共和国(1500人)、塞内加尔(1300人)。

——摘编自[法]多米尼克·马亚尔《从历史角度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材料三

1963年10月,牛津大学教授休·特雷弗-罗珀在一次讲座中称: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让非洲世界走出野蛮时代,与过去的传统分隔开来。非洲过去的历史,如果有意义的话,就在于它是欧洲的历史。



1999年8月,尼日利亚的牧师瑞弗伦德·苏尖锐批评说:“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尼日利亚人民,他们都是外国行为方式的模仿者,喜欢在我们面前炫耀他们的欧美超道德(实际是非道德的)倾向……”

——摘编自[加纳]乔治·B.N.阿耶提《解放后的非洲:非洲未来发展的蓝图》等

分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解放”。
7日内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大演进

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政治结构中两极格局的瓦解和霸权争夺的消失,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国际市场获得统一、资本技术可以更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得以充分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国际经济结构国际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环境更加稳定,这为很多中小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选择,提高了它们从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合理收益的机会。
国际技术结构国际技术结构的多样化与全球生产的扩展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全球各地的沟通和协调非常便捷,为新兴国家参与全球生产并进而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机遇和便捷途径。

——摘编自查晓刚《冷战后国际体系的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晚期,有英国学者提出“文明使命论”。他们认为,英国所代表的欧洲文明在海外的统治推动了亚洲和非洲的历史进步,将亚非带离野蛮时代,为亚洲和非洲带来和平、人道和符合文明标准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论断下,亚洲和非洲文明被欧洲统治者贴上懒惰、不诚实、欠缺原创性,没有任何发明的劣等文明标签,欧洲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准方式。英国政府允诺一旦亚非这些地区经过改造达到宗主国的文明标准便准许其独立。近年,有学者指出,人类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同质化,而在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克服各类全球性挑战,共同走上现代化道路,必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及其对应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坦诚交流和互学互鉴,才能让各个文明的智慧充分迸发出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贡献力量。

——摘编自周欣平《文明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任一观点予以评析。(要求:明确列出所评观点,评析时须史论结合)
5 . [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

材料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将组建群众团体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群众团体并非华中抗日根据地首创。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就通过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华中特别是江南地区虽然并非红军活动的中心地带,但中共在游击战争中对群众工作非常重视,“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实践使红军和广大农民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抗战时期,群众团体进一步发展。到1938年底,苏南地区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工人救国会、商界救国会、教育界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镇句丹金四县抗敌总会建立不久,就有60多个乡的农抗会先后成立,5万多民众参加了抗日组织。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是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正是很好地处理了党的领导和群众团体自主性的关系,才使群众团体在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战将领彭雪枫指出:以这些民众团体作为协助政府的基本动力去广泛深入地在民众中进行战争动员,协同政府,帮助军队,切实地组织男女老少“各尽其能、各献其力”的组织,如运输队、担架队、慰劳队等。加强他们组织,训练他们技术,能做到一声呼喊,万山响应。

——摘编自汪效驷《组织与动员: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加以阐释。
2024-06-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有学者总结“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时,提出了以下观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通过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其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对于东亚邻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过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发源地的欧洲的兴起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积极地与域外世界进行交流,吸收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创造出自己的文明辉煌。

——摘编自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结合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寸赤心惟报国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钱学森为了回国,书籍和笔记本被没收,自己也被软禁数年;郭永怀在回国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十多年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姚桐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回国后英年早逝,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杨承宗,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从法国归来后住进了当时还属于郊外的中关村,一家老小挤在木凳、床板搭就的“铺板床”上睡觉,入不敷出的生活从没有消磨他的精神。

王淦昌,中国核科学奠基人之一。他有一句话,是在接受隐姓埋名进行研究任务时说的:“我愿以身许国!”从1961年到1978年,王淦昌改名“玉京”,中断与外界的联系整整17年。

徐光宪,化学家,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的稀土分离理论和技术,使我国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师昌绪,材料科学家,回国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1955年,他冲破阻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此后,他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22年《科技日报》

结合材料,以“时代·精神”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为法家先驱。拜齐国上卿(丞相)四十余年,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子》里多处出现“市”字,例如,《管子·问第》就指出,“而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以和而利也,正是道也”,说明物价是不断围统一个稳定价格上下波动,市场自有其内部机制进行调节,政府不能强行干预。《管子·国著》则提出“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认为虽然市场具有自组织的功能,但政府调控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参与经济既可纠正市场失灵,又可带来财政收入,减轻人民税收负担。《管子·轻重甲》中指出,“故为国不能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鼓励齐国境内和诸侯国之间的商品流通,并采取了设立市场、减轻关税、提供服务、发展外贸等四大政策;同时,他还利用黄金与刀币间的兑换比率,即现代意义上的汇率,通过本币贬值拉动出口,聚敛财富。

——摘编自宗良、饶馨怡、武岩《管仲经济思想及其对现代经济理论创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管仲的经济思想。
2024-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关于“正统论”的讨论在当时非常热闹。第二个时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热衷讨论“中国”和“中华民族”。第三个时代,应该就是当下,现在中国崛起。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代或者多个时代,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