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今天所发动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的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企图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基于此形势,中国共产党(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C.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D.实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2024-04-2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为救亡图存,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懈奋斗提出过很多主张。以下观点在提出时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1932年出版发行的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序言中,作者写道:“当本书发排之际,日人侵占我东北三省及上海事变,先后发生。事态重大,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在现代史中,实为最可注意最可悲痛的材料。因附撰两章于第六篇国民革命之后,俾读者知所警惕,而共谋挽回我中华民族的厄运。”表明作者意在(     
①引导学生对时事加以关注   ②警惕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
③培育学生救亡图存的意识   ④增添了史学研究最新成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1-20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外舆论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资料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致蒋介石等密电一组》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的信》
中央档案馆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中央档案馆整理《日本侵华战犯笔供》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1年9月20日上海《申报》社评《日军突然占据沈阳》
《铁路破坏的真相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卑鄙的真面目》,1931年9月19日“日本工会全国协议会”的机关报《劳动新闻》
九一八事变一周后,苏联《真理报》发表题为《日本帝国主义在满洲》的长篇政论
1931年11月天津《大公报》发表《转祸为福在共同努力》《国家真到严重关头》等文章
胡适1931 年9月19日日记(详见《胡适全集》第32卷)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报刊的报道不仅表达了各自的主张,也体现了各不相同的立场,如:《红旗周报》刊载《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将日本军国主义定性为屠杀中国民众的万恶强盗,指出其目的就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天津《大公报》发表多篇文章,主张在自卫的前提下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不赞成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不能一味地依赖国联,但不反对国联介入中日争端,更不反对国民政府利用国联和国际舆论与日本进行外交斗争;不赞成国民党提.出的“剿共抗日”口号,主张建立包括各阶级各党派在内的“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共产党发表宣言称:“日本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占领满蒙的第一步……这不是别的,这就是准备好的反对中国和日本劳动人民,这是野蛮的掠夺者的军事冒险行为”。英国《泰晤士报》认为日军对沈阳的袭击是一次有准备的军事行动,并批评日军屡次违反承诺的行为,但并不认为其行动具有侵略性,而且指出中国军队的挑衅行为也是导致日本采取行动的一大因素。

——摘编自安平、曹策《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舆论研究综述》等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媒体报道中的各自主张(或观点)。并对其各自主张(或观点)进行简要分析。(注: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23-01-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在20世纪80年代撰文指出:“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还是日本法西斯确实犯下的滔天罪行?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田中正明以未公开的《松井日记》和200人以上的“证词”为依据,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文。随着日本否认侵略,美化战争,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其中包括原日军中佐太田寿男所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日本也发现了参与血洗南京的第十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的阵中日记,其中叙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二   自那以后直到现在,在差不多十年时间中,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又不断被发现,其中主要的有: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波茨坦分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包括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西门子洋行经理、英国记者、美国牧师目睹的日军暴行,共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马吉牧师避开日军耳目摄制的日军暴行记录片。这部记录片长达半个多小时,为迄今保存的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原始动态画面。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材料三   在日军占领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城内和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这一估计并不夸大其词,而是可以通过埋尸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证据加以证实的。

——摘编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材料一出现的两类史料哪一种更具有说服力?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史料有哪些类型?依据这些史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3)把材料三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对证明南京大屠杀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史料,说明在史料运用时要坚持哪些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新华社报道,327日下午,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并赴南京。中共中央台办、上海市委有关负责人到机场迎接。报道称,马英九此次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将到访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马英九此次来大陆祭祖、参访引发了人们对国共两党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的广泛关注。下面为各个时期作战示意图,这些作战示意图中蕴含着国共两党关系走向的信息。


图1                                                         图2


图3                                                            图4


根据各个时期的作战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的走向”从整体或者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12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8 . 某研究抗日战争史的著作有以下章节标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②南京保卫战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
③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开始
④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每年9月18日全国许多城市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声,以铭记九一八事变。该“事变”标志着(     
A.日本称霸亚洲野心的得逞B.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D.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023-01-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1年9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发表《为满洲事变宣言》,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工人罢工,农民骚动,贫民罢业,学生罢课,士兵哗变,一致进行反日本帝国主义与推翻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扩大民族革命运动的战线……这是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这次暴行的唯一的胜利的道路。”这可以佐证(     
A.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主要矛盾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已确定
C.中华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觉醒D.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受到谴责
2023-08-3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