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围困封锁全力进剿红军的企图
C.削弱各地军阀军事实力的尝试D.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2024-01-0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湛江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东北,日本关东军特务部专门成立了“采金事业调查部”,开始勘查东北的金矿。下面是国家地质局出版的关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地质矿产探查时空分布记录情况。日本的这些举措(     
A.表明中国矿业开采技术落后于日本
B.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日本能源补给
C.是为了满足日本“以战养战”的需求
D.折射出国民政府政治统治的腐朽与无能
2024-01-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6年2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与中共代表王世英达成四项协议:“在抗日原则下,红军与十七路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双方互派代表,在杨虎城处设电台秘密联系;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掩护红军人员往来;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在部队中进行抗日教育。”这一协议(     
A.受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积极推动B.顺应了当时合作抗日的潮流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D.激励了广大的民众共御外侮
2023-12-31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4 . 新四军成立初,中共中央强调“保存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到正式开拔后强调“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再到1938年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定位为“发展江南(浙、皖南、苏南)闽粤赣游击战争之‘产婆’”。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发展(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依托于对全国抗战形势的研判D.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2023-12-3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III)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政府兵工署于19377月至194010月,把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陆续搬迁到抗战大后方。在此期间,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签发了《兵工署更改各兵工厂名训令》,要求“查本署所属各兵工厂现多已择地迁移,原有名称与新迁之所在地多已不相符合”,“故拟重新厘定,按数字排列,并为对外秘密起见,不冠以地名,仅简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工厂”,“尤可使外人闻及厂名,对于兵工实力及厂址所在不能明了真相”。兵工署先后在长沙、重庆、昆明等地设立办事处,协助和解决内迁兵工单位搬迁过程中在这些地区勘察厂址、租赁场所、督饬复工等事宜。这次兵工单位的内迁,保住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

——摘编自熊杏林、李清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组织与管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卢沟桥事变后新辟航空线图(1937—1939年)。这些航线的开通意在(     
A.维护并扩大敌后根据地的规模B.为抗战争取更大生存空间
C.加强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系D.削弱日本空军的作战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7年,日伪政权在伪满洲国颁布“新学制”,该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 4 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上述措施(     
A.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B.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夯实了东北的教育基础D.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
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B.实业救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求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2023-12-26更新 | 656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摘自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

材料二   



1998年南京大屠杀“万人坑”考古挖掘现场图片(部分)

材料三   



日本报纸刊登的日军在南京开展杀人比赛的报道

材料四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松涛口述证言

三台洞的大屠杀是我在江这边亲眼所见。虽然当时只有十几个日本鬼子,是从燕子矶过去的,但他们打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些日本鬼子先用机枪扫,接着又用刺刀戳……1938年,我有一次去下关卖柴,日本兵拿中国人开心,用刺刀戳我的头,我当时血流满面,到现在头上还留有伤疤。

材料五   在谷寿夫部队驻南京之期间内,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石观音、下关草鞋山等处,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摘自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判决书

材料六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没有30万人”“埋葬数之多不过13001500具”“城内埋葬数至多为623具”。

——摘自东中野修道《南京大屠杀的彻底见证》


(1)史料根据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请以此标准对上述史料进行分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六的论定哪一个更可信,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史料运用中应坚持的原则或方法。
2023-12-2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表为战时内迁兵工企业分布情形表(截至1938年底),据下表可知(     
迁入地内迁兵工企业数量内迁兵工企业名称
重庆7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分厂,广东第二兵工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广西第一兵工厂,炮兵技术研究处外本部及炮弹厂、枪弹厂,济南兵工厂,上海炼钢厂
四川2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巩县兵工厂
贵州3广东石林兵器厂,广东面具厂,中央修械所
云南昆明3军事光学器材筹备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韶关飞机制造厂
湖南3汉阳火药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炮厂
广西桂林1汉阳炮厂第一分厂
共计19
A.抗战时期经济中心向西转移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西南地区军事体系不断完善D.我国兵工企业受到沉重打击
2023-12-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