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九一八事变爆发初期 ,《纽约时报》在报道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有 : 日军“ 占领”“进入”中国 东北的某些地方 ,双方军队经常发生“ 战役”“ 战斗”“ 碰撞”“ 斗争”“ 冲突”“ 争吵”“ 争 论”“ 问题”等 。《纽约时报》使用的词语(     
A.反映其立场客观公正B.掩饰日本侵华行径
C.干涉中国的外交政策D.维护美日军事同盟
2023-02-21更新 | 653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江苏卷第8题 1927~1949:国共十年对峙至新中国成立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B.实业救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求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2023-12-26更新 | 653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3·湖南郴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达180种之多,占抗战时期全部600余种期刊的3%。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涉及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时期,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       
A.唤醒中华民族救亡意识B.构建边疆史地研究体系
C.提升全体国民文化素养D.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
2023-06-21更新 | 575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7年12月19日,《纽约时报》在《日本人约束南京暴行》中说:“日本最高统帅部采取严厉措施,力图结束现在仍在发生的暴行……可以想象,南京的恐怖将使日占区最优秀的中国人士因为害怕而隐退,而这些人之前一直想与日本扶持下的新政权合作。”这表明(     
A.南京暴行得到多方正式确认B.美国政府通过舆论助华抗日
C.日军约束暴行服务侵华需要D.国际社会开始谴责日军暴行
2024-03-04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中国近现代史(高频选择题40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1年,傅斯年撰文否定了日本学者“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说法,并递交给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同一时期,柳诒徵先生还刊发明代有关御倭文献。这主要反映出(     
A.史家对欧美绥靖政策的失望B.全面抗战激发国人爱国情怀
C.中国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局势动荡利于学术自由发展
2024-03-27更新 | 229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 中国近现代史(高频选择题40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点是汉唐盛世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经济繁荣,虽然对宋史的研究较为有限,但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宋与辽夏金的和战却成为宋史讨论的重点。这一时期史学界宋史研究重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西方学术理论的传播B.史学研究视角的变化
C.民族积弱受侮的现实D.考古文物材料的丰富
23-24高三上·江苏盐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5年1月,科学社在上海创办《科学》杂志,采用白话文并率先在中国吁求“科学”与“民主”;抗战开始后,其关注点集中于“科学与战争”“科学与国防”等方面;抗战胜利后,“科学与世界和平”“建国与科学”等成为其讨论主题。《科学》杂志关注点的变化(     
A.反映了中国时局基本走向B.凸显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崛起
C.与经世致用思想一脉相承D.折射出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
21-22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27年10月,中共发文纪念辛亥革命,批判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1937年10月,中共在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中,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国民党立场发生转变
C.国共矛盾的彻底消除D.民主革命任务在变化
21-22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根据这一指示,中国共产党(     
A.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B.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D.全力参与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
2022-08-28更新 | 42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