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画中人

材料一:马星驰,回族,民国漫画家。187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18岁离家后,在南京、上海以卖画为生,21岁孑身赴粤。

(1)判断下列对马星驰21岁前人生经历的推论,合理的填涂A,不合理的填涂B。
①马星驰年幼时,周围人说起山东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企业成立的消息(     )
②马星驰可能目睹了清末的改革,痛感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     )
③因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痛心疾首的马星驰孑身赴粤投身革命(     )

材料二:赴粤后的马星驰,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流亡海外十余年,1910年回国后致力于漫画创作,以下是其代表作品:

(2)就画面内容看,马星驰在回国后,关注的主要领域当是(     )(三选)
A.列强侵略中国之手段B.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C.乱象丛生的民国政坛
D.民众日常的衣食住行E.民间疾苦及斗争成效F.各路军阀的军事实力

材料三:1925年前后,马星驰因绘制了一幅题为《国联靠不住》的漫画而遭到当局通缉,他不得不逃离上海,辗转回到家乡济宁。

(3)观乎后事,马星驰对国际联盟(国联)的评价可谓“一语成谶”。结合所学,指出国联“靠不住”的表现及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物身份、立场与经历的角度简要评述马星驰。
2024-01-12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国歌中的历史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歌曲,其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中国古代没有国歌,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日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国歌几经转变,某兴趣小组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

材料一   法国国歌《马赛曲》(1792年创作,1795年确定)曲谱及歌词(节选)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

光荣一天等着你!

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

举起染满鲜血的旗,

举起染满鲜血的旗!

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

嗥叫祖国土地,

他冲到你的身边,

杀死你的儿女和妻。

武装起来,公民们!

材料二   1911—1912年间,中国两个政府颁行的国歌(节选):国歌甲: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国歌乙: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材料三   中华民国国歌《三民主义歌》(1924年创作,1930年颁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1949年确定)曲谱及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1)《马赛曲》的创作者法国人鲁热·德·利尔(1760—1836)可能的经历包括(     )(单选)
A.听闻英国爆发“光荣革命”B.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
C.见证《人权宣言》的颁布D.翻译《共产党宣言》

(2)请根据歌词内容,判断材料二两首国歌分别来自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哪个政府?简要说明理由。
(3)有关《三民主义歌》叙述正确的有(     )(双选题)
A.该歌创作时的时代口号为“打倒列强除军阀”
B.该歌反映出当时中国全面西化的时代潮流
C.该歌成为国歌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合作期间
D.将该歌颁行为国歌的政府为南京国民政府

(4)《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单选)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国歌的变迁?
2024-01-12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奥运会与中国“回响”。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文简称“奥运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

材料一:《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国首届全运会通告)(下图):……世界日趋于竞争而国民苟安于文弱,其不为天演所淘汰者几希。今年以来吾国始知讲求体育,尚未能几与未进,按泰西各国(注:泛指西方国家)每四年必举行万国运动大会(注: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各国均派代表与赛,惟(唯)中国未与其列,可耻孰甚!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1910年7月17日《申报》   

材料二:“回响”——奥运会的中国“第一”

1932年中国第一次派6人代表团参加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只有短跑选手刘长春一个人比赛。《大公报》报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36年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术表演队”第一次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之后,由于国际奥委会一直拖延关于“一个中国”的认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因此,我国也和奥委会中断联系。
1984年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为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79年,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运会后,我国才正式在1984年重返奥运赛场)
2008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以51枚金牌第一次居于奥运会金牌榜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022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主题是:“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同一个城市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1)材料一《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发表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何会提出关于中国与奥运会的三个问题?
(2)材料二中为何《大公报》在报道中称“此刻国运艰难”?
(3)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奥运会“回响”的特点。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奥运会与中国“回响”?
2024-01-1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时代与个人(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4 . 近代戏剧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剧坛上一次涉及到戏剧观念、戏剧创作和若干重要剧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戏剧运动。

材料一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最早感风气之先的是川剧。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不仅集资修建了一个叫做“悦来茶园”的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而且邀集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以提高演员的演艺和从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因为演出收入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1)材料一中“川戏改良公会”成立的中外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演出与20年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社会变迁与戏剧改良的关系?
2023-06-27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永远年轻的三毛

“三毛”是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著名儿童形象。张乐平自 1935年至 1992年,创作了三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象。某校历史学社计划以“永远年轻的三毛”为题举行画展。

第一步:选取典型作品;


(1)根据作品创作时代,在下方时间轴上选取对应的时代背景。

A.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 B.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国统区面临着统治危机 D.一年前中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完全胜利

第二步:解读历史信息;



(2)图3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统区:(       
A.恶性通货膨胀 B.坚持独裁统治
C.镇压学生运动 D.掠夺民族资本
(3)与图4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是:(       
A.求同存异 B.科教兴国
C.联产承包 D.一国两制
(4)画面呈现:“虎”吞中国版图隐性信息:寓意日本在当时先后制造了(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5)画面呈现:警察抓走打虎孩子的隐性信息:国民政府推行_______政策(     
A.国共合作 B.攘外必先安内
C.焦土抗战 D.沿海工业内迁

第三步:管窥作者心态;

漫画作品中不仅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隐含着作者对于时代局势的看法和心态。


(6)请以图2为案例,推测作者的心态或对局势的看法。

第四步:研究史料价值;

为更好了解“三毛”,历史学社对“三毛之父”张乐平进行了研究,并发掘了部分史料:


(7)有人认为:《三毛从军记》是抗战胜利后的作品,非原始史料;漫画属绘画作品,含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感,难以客观表现史实,故史料价值不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图2漫画的史料价值。
2022-12-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多元一体。

20199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回顾历史,1939年学术界曾经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其中,刚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与历史学家顾颉刚之间的讨论引人深思。

材料一   我们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而且久已有了这个中华民族!我们要逐渐消除国内各种各族的界限,但我们仍尊重人民的信仰自由和各地原有的风俗习惯!我们从今以后要绝对郑重使用“民族”二字,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顾颉刚(19392月)

材料二   依我们看来,文化、语言、体质上的分歧是不容易混一的,若是我们的目的在建设一个现代民主国家,文化、语言、体质上没有混一的必要。若是我们的国家真能做到“五族共和”,组成国家的分子都能享受平等,……这个国家一定会受到各分子的爱护。不但不易受任何空洞名词的分化,而且即使有国外强力的侵略,自然会一同起来抗战的。

——《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费孝通(19394月)

材料三   我当初使用这“民族”一名正同你的意思一样,凡是文化,语言,体质有一点不同的就称之为一个民族。但是九一八的炮声响了,伪满洲国在伪“民族自决”的口号下成立了,我才觉得这“民族”不该乱用,开始慎重起来。……我虽是没有研究过社会人类学,不能根据了专门的学理来建立我的理论,可是我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艰危的时代。……我有爱国心,我有同情心,我便不忍不这样说。

——《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顾颉刚(19395月)

材料四   后来我明白了顾先生是激于爱国热情,……他的政治立场我是完全拥护的。……因为历史发展本身已经答复了我们当时辩论的问题。答案是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我们这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来之不易,历经几千年,是亿万人努力创造得来的成果,我们子子孙孙自应力保其繁荣、富强、完整、统一。……这一点我希望顾先生能含笑点头,予以同意。

——《顾颉刚先生百年祭》费孝通(19938月)


(1)根据材料一至四,顾颉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至四,概括顾颉刚先生和费孝通先生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顾费两位先生跨越六十多年的辩论的看法。
2022-12-19更新 | 4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晋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臧资料):


12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
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
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
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


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
石观音、下关草鞋峡等处,我
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
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
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
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
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
这部新闻片中所说的史密斯教授,是当时南京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
授、美国人刘易斯·斯迈思。在1937年12月14日
至1938年2月19日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向日本大使馆写出69封抗议信,其中绝大多数
由斯迈思签发。这些抗议信记录了日军在南京
犯下的大量暴行案例,其中仅斯迈思负责整理
的,就有444起。这些抗议信、暴行案例,以及
战后对南京地区的战争损失调查报告,被国民
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
法庭采信,成为抗战胜利后对日战犯审判的重
要证据。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
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
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
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
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科):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160余人出了
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
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
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
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白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其中包括1998-1999年间发掘出208具
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
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
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
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1938年初
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复鹏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
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
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
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
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
的历史事件。

问题:
(1)请设定--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的是哪一则材料?阐述理由。
2022-02-20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上半叶,北平学生率先发出“反对华北自治”的呐喊,掀起了
A.公车上书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2021-05-05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以下历史事变,对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作用最直接的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021-02-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行走上海,感悟历史

上海的许多遗址和场馆承载着历史。它好比一张张名片,展现了上海在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历史特点。

工部局大楼四仓库弹孔墙崧泽遗址博物馆徐光启墓地
ABCD
一大会址青龙镇遗址小刀会指挥部点春堂山海火车博物馆
EFGH
(1)某班同学计划以行走上海的方式,了解上海的历史。晴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场馆和路线,完成下表。(①〜④填写字母进行配伍,⑤⑥用汉字填写主题)
主题场馆或线路
探寻上海之根
了解上海古代航运贸易
追寻红色足迹
痛感列强的凌辱与侵略   B
G   B
D   H
(2)“探寻上海之根”主题,体现了上海历史的悠久;“追寻红色足迹”主题,体现了上海作为红色革命摇篮的光辉历史。请总结归纳“『解上海古代航运贸易”、“痛感列强的凌辱与侵略”这两个主题所体现的上海历史特点。
2021-0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