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 年,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王红丽《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材料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谈判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摘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十四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并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 .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2022-11-18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是这样一遍遍问自己下决心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我是不是问心无愧?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1936年“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

——摘编自《张学良口述》

材料二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

材料三   就在日本无条件投降72周年纪念日两天之前,就是813日,日本NHK电视台在夜间黄金时段放出一部长达48分钟的纪录片,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作《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者与人体实验》。之所以引起无数波澜,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真实残酷得让人害怕,它详细揭露了日本731部队当年在中国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和进行活人人体试验的种种滔天罪行,而且首次公布了原731部队成员名单。


(1)据上述史料,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对日本的侵华罪行秉持什么态度。
2022-09-05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纲要上-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料是获取历史事实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了19379月到19382月间侵华日军包括大量枪杀中国军队战俘在内的种种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翔实说明。

材料二   据日本《东京日日新闻》19371219日在《敌人的遗弃尸体八九万(南京攻城的成果)》报道称:“上海军队发布消息:一.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


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拉贝日记》和《东京日日新闻》对中国军队伤亡的记述,哪一个更接近历史事实?请说明理由。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020-11-18更新 | 341次组卷 | 7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汇总下列史事,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丰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指出将材料一中史事归为一类所依据的角度,并采取一个与之相应的新角度,为“清单”补充一条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机走向复兴历史转折点"?
2022-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复习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过习题】-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时空的记忆
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下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位置(字母)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9 . 日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两则日记所记载的事件及年份。用一句话概括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对蒋介石研究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抗战政策的评价,他抗战的动机、策略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并有很大的争议。而他日记中的相关材料能够补充以往资料的不足,对于客观揭示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如他对九一八事变的回忆与解决办法……在抗战全过程中其经历和感情是第一次全面披露,对于抗战时期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薛念文《<蒋介石日记>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日记》对研究蒋介石抗战政策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概括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解决办法”。
2021-01-2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10 . 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爆发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着莫大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5月5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外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参与力量,并归纳五四运动地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蒋介石对日本侵略态度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3)将日记作为史料用于史学研究,有哪些价值和局限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