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1940 年底,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昔日的烂泥滩,变成塞北的江南,实现生产自给,被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同时还掀起了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热潮。这些做法( )
A.改良了边区生产技术B.优化了地区生态环境
C.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D.提升了持久抗战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情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A.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D.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宣布成立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对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进行了规定,勾勒出议会民主制的雏型,从制度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是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参议院议员及大总统选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省议会议员选举制度及大总统选举制度在内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省议会议员选举及大总统选举。在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又相继制定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负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大总统选举法》,这些法律的形成确立了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

——摘编自唐可迈《民国初期选举制度评价》

材料二   1937年、1941年、1945年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所辖的乡、县、边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举,选举产生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原则,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是真正具有“普遍而平等精神”的选举。当时边区90%以上的群众是文盲,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晋察冀、晋绥、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从实际出发,创造了投豆、票选、画圈、画杠等多种投票方法。此外,还表演选举话剧、出版选举报刊等,共产党员和干部则挨家挨户宣传选举的重要性,有的为了方便选民投票还背着投票箱上门。到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约有91%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摘编自王冬梅《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性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22-08-20更新 | 2767次组卷 | 19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2022-06-16更新 | 11650次组卷 | 7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2-1944年的三年中,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的公粮,1941年占总收获量13.58%,1942年降为1.14%,1943年降至不足9%。从1943年起,敌后各根据地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只占总收入的14%左右。这反映出抗日根据地
A.重视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B.为百团大战提供物质基础
C.获得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持D.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
2022-06-05更新 | 1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20世纪40年代,广大根据地民众积极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陕西“刘秉温生产方式”得到大力推广;山西根据地涌现出了平顺县李顺达、郭玉恩等人组成的农业生产模范互助组。这一时期的农业互动活动适应了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B.推行“双交双减”的需要
C.维护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D.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需要
2022-06-01更新 | 43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在《三三制的理论与实际》中指出:“因要革命须要有坚强的领导的党,而处于优势的领导的党,很容易走到把持包办。把持包办,不但广大人民不满意于当政的党,对党的本身,也很不利。”据此可知,中共实行“三三制”
A.加强政权建设的需要B.出于自身约束的需要
C.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D.解决党群矛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海外工作委员会,主动向海外宣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事迹。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与埃德加·斯诺、美军观察组成员等交流谈话,并邀请他们参与延安当地的活动。这表明
A.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B.国际社会消除了对中共的偏见
C.中国共产党重视提升国际影响力D.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10 . 重温抗战家书,重温永不忘却的纪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数达五万以上。

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秦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抗日英烈谢晋元写给兄弟的信,1937

材料二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校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写给夫人的信,19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沪战”对应的事件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及其对抗战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家书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年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