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2 . 制度之演进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一起来探究。

文物中的古代政治制度

(1)2002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三万多枚简牍,这些简牍多为官方文书档案,如图的“书同文字”木方。与此文物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周代分封制B.秦代中央集权制
C.汉代察举制D.隋唐三省六部制

(2)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一项政治制度,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当是(     

A.伤害主人的奴隶B.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C.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D.有盗窃行为的公民

(3)法律文献中的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请按要求完成表格。
文件相关内容文件名称确立的制度
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1689年)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统领一切,议会、内阁、军部互相牵制……(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利;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规定实施责任内阁,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191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4)依据文件相关内容,归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5)下图中反映的政治制度实施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设时期

(6)下图绘画中的老妇人拿着一张选民证,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认识。
2023-12-14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摘编自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 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在抗战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的是苏维埃制度……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抗日战争的新环境对共产党统治区的政权建设提出了要求……1939 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民众可以直接选出从市乡到边区的各级参议会议员。各级参议会再选出同级政府……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政权和陕甘宁边区政权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归纳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简要分析此时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建设的出发点。
2022-1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A卷)
5 . 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民国二十年以来,不到四年,差不多半壁山河,已经被日寇占领和侵袭了。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摘编自1935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材料二   1940年,日军进一步加强了对华北交通线的控制,开始推行其“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根据地被分割成无数井字形,好似一个个牢笼,妄图把活跃在华北平原的八路军禁锢起来。19407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和一二0、一二九师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要求:“直接参加正太线作战之总兵力应不少于二十二个团。计:聂区(冀中在内)应派出十个团,一二九师派出八个团,一二0师派出四至六个团。”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百余团约二十余万人。

——摘编自丁喜《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

材料三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二十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事件及其中国军民的态度。材料中“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了哪场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生的历史背景。
(3)指出材料三中《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华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023-02-12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宇通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6 .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2022-11-18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曾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来说,在中共中央机关管辖范围内以外活动的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受党内斗争的影响。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根据地。他们采取了游击战术,发动了“平均主义”的土地革命,将重新划分的土地一视同仁地分配给富裕和贫穷的农民。他们在不依靠共产国际或驻上海党领导人之帮助或指导的情况下,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中共中央政治局从来没有真正赞成根据地的活动,而莫斯科也仅仅是因为中共中央领导的其他所有起义均告失败才勉强容忍它而已。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411942年),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加上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八路军和新四军由50万人减少到近40万人。根据地人口由1亿减少到5000万以下。财政经济十分困难。在敌后抗战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的各项政策或措施,不仅渡过了困难,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上册)》(第四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并结合所学,写出“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的名称,说明因此而开辟出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的根据地名称,概述1941—1942年中共中央为“克服困难、坚持抗战”而制定的“政策或措施”,请归纳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始终坚持的路线及发挥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开始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会后,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后为抗日前线。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特别是国民党发动了多次反共高潮,使广大人民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日益担忧。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经过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讨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

——引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名称,说明陕甘宁边区在全国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请用关键词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及其对“中国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回答。“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结合延安整风运动的史实,从端正党内思想认识的角度予以扼要说明。
2022-06-14更新 | 237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抗战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的是苏维埃制度……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衣、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抗日战争的新环境对共产党统治区的政权建设提出了要求……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正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一份文件所说:“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个阶级有利,对另一个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民众可以直接选出边区的各级参议会议员。各级参议会再选出同级政府……中国共产党试图将边区的民主建设当作一种示范,以推动它一直所呼吁的全国范围的民主进程……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

材料二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政权和陕甘宁边区政权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归纳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简要分析此时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建设的出发点。
(2)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在新中国建国之初的政治实践中有何体现?
10 .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受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时代。尤其是在宗教、艺术、器用乃至习俗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

——《国子监大讲堂》第172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中外文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梁启超说:“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以孙中山,胡汉民为代表的“民族民权主义之急进派”,它“法欧美之学说,倒现在之政府,建社会民主政体,……且直以武力而期成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结果,并概括性列举20世纪20年代前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后的主要实践活动。

材料三   


——《中外历史纲要图册》


(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中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