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外交活动中的两则“国际话语”。这两则“国际话语”(     
1950 年11月,中国代表团成员伍修权在联合国说:“我们的原则是,敌人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也别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1954 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谈道:“他(周恩来)在同我们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是一个强国总理,而是一个兄弟国家总理。”
A.体现了和平共处外交原则B.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
C.是对美苏对抗态势的应对D.意在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2 . 【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1932年11月1日,创刊近三十年、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四百多封征稿信,征求关于“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答案,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以下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梦”:

“中国梦”人物
对于未来的中国,也可说二十年后的中国,我以为只有三种可能局面。一是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是沿海各地变成属地或共管区域,而内地却还能独立,不受帝国主义支配;三是中国完全能独立,印度、朝鲜也独立,帝国主义因此寿终正寝。但我只希望第三种局面快快成功。陈翰笙(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
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一党专政,亦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为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
(八)未来的中国,有特创的选举法。详言之:人民皆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惟按中国敬老尊贤的文明习俗,各县人民推本地老成人为代议士,而任用青年二三人有专门学识者为秘书。......
马相伯(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未来的中国没有国学,国医,国术……国耻,国难等名辞。徐调孚(《东方杂志》文艺栏编辑)

——以上材料摘编自《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

材料二:毛泽东有一个20年完成工业化时间概念,他计划在党执政后用3年时间作准备,“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由此推及,毛泽东希望在1973年左右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总任务,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这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绪集中在工业化和现代文化上。

——齐卫平《论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愿景与中国梦》

材料三: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习近平语录,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中国梦”具体内涵变化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国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5-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51年,苏北姜堰小学学生写信倡议全国小朋友节约糖果费;农业劳动模范王洛合自愿捐献小米5000斤;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汉口举行两场义演,将得款1亿元(旧币)全部捐献,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这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       
A.捍卫了朝鲜领土主权的完整B.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D.促进了“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9年10月6日,王稼祥被任命为首任驻苏大使,也是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12月16日,外交部正式组建完成,同时单独成立了苏联东欧司,负责处理与苏联东欧国家的事务。这体现出新中国(       
A.外交方针日益成熟B.注重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注重政党间的交往D.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已明显改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5年至1957年,泰昌百货公司、远东绒线店、国联照相馆、佛慈制药厂、利华墨水厂等五六十家上海企业整体或部分搬迁到了甘肃兰州。这一举措意在(     
A.优化国内工业布局B.构建独立工业体系
C.应对美国战争威胁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2024-05-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潘絜兹创作的《土改与生产》。据此可知,这一作品(       

现在农民翻了身,家家户户生产勤,
先行减租后土改,一片解放歌唱声。
A.突出了土改的必然性B.赞扬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彰显了农村的新气象D.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024-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部分年份军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年份比重年份比重
1937.101938.1225%194110%
193954.65%194210%
194054.89%194344.2%

——《中国财政通史10:革命根据地卷》

材料二   国家部分年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
195246.682.69
195484.283.98
1956139.587.70
1958229.389.34
1960354.4533.73
1961110.1831.01
196255.6519.29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财政支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财政支出的阶段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变化予以合理解释。
2024-05-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8 . 侨汇是指近代以来,海外华侨汇款回国内的款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洋是近代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区。据统计,侨居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之一)的华人1931年为170.9万人;1934年为190.7万人;1938年达到222万余人。华侨中,千百十万之富豪相继出现,锡矿、橡胶等产业都被华侨掌握。侨汇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1936年中国侨汇年均2.5亿元。1937年则达到4.74亿元,1938年国民政府在南洋加紧吸收华侨汇款,侨汇更达6.44亿元。

——摘编自林金枝主编《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由于遭遇经济封锁,中国的外贸规模很小,平衡国际收支困难。1950-1988年,我国外贸逆差共计61.24亿美元,而同期侨汇约96.1亿美元,其中给侨属的小额赡家款占多数。国家通过提供专供生活物资等手段,将这些侨汇集中起来,同时又积极争取投资性侨汇。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以1952年为100,“1955年就为305%"

——摘编自任贵祥《新中国三十年侨汇政策研究(1950-198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后期南洋侨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侨汇在新中国初期所起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2年5月,华东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上海召开。国营企业与合作社遵循“对热门畅销货,不应抢先购买,对滞销货,应带头购进”的原则,将豆类、山货类、药材类等近百种产品的经营权,全部留给私营商户经营贩卖。这一举措(     
A.标志着公私合营政策的实行B.适应了一五计划的需要
C.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D.优化了国家的产业结构
2024-05-1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民政府已于四月十八日正式建都南京,南京为总理(指孙中山)指定的都城,在历史上亦为中国民族求独立自由而屡次建立的都城,邦国之基, 自此永奠……。

——蒋介石发布的告全体将士书 (1927年4月)

材料二:《建都南京二周年纪念宣传大纲》: 自近世海道打通以来,世变中心,不在内陆,而在海上。东西文化的交换,不由旱道,而恃水程。……上海居全国海岸线的中点,既便于指挥全海,以应付风云日紧之太平洋,亦为中外文化交换之枢纽。而控制利用上海的局面,唯南京恰为适宜。《建都南京二周年纪念宣传要点》:南京是对外因应世变、交换文化,对内统驭全国、建设南北统一文化的最适当的全国政治中心。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周报》(1929年4月15 日)

材料三:1949年1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与王稼祥交谈时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王稼祥建议:“北平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毛泽东连声赞同说:“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摘编自孙文晔《把千年帝都变为人民的国都》(原载《文摘报》)

(1)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蒋介石选择建都南京,其表面宣称的理由有哪些,并分析蒋介石的真实意图。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提出定都问题的历史背景,并说明选择定都于北京的战略意义。
2024-05-1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