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将下列史事发生时间与时间轴上表示年代的数字相匹配。
A.渡江战役胜利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E.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发展富强之路。以下是华政附高高一年级小王同学据此制作的大事年表。

序号

重大事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请将下列选项中的内容与上述有关的史事相对应。
A.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B.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
C.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D.决定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过程”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试举两例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史实。
(4)“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历尽坎坷,复兴之路从未红毯铺地、一帆风顺。”综上所述,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3-01-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维护国家主权是国之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月,英国水兵因武汉民众集会庆祝国民政府迁汉和北伐胜利,刺伤中国民众数十人。事件发生后,武汉各团体代表商定对英办法八条,30余万市民举行反英大会,促使政府积极交涉,最终收回汉口与九江英租界。国民政府收回汉潺租界,迈出了中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对以后中国打破不平等条约的桎梏,争取民族平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9101日,周恩来发出致各国公函,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收回汉将英租界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选取某一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是如何践行这一方针的。
(3)综上,就如何维护国家主权谈谈你的看法。
2023-01-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管理在1958年以前是基本自由迁徙期,农村户口可以因城镇招工和投亲靠友迁徙为城镇户口。1956年建设高潮来临后,各企业单位普遍从农民中大量招收职工进城。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材料二 1983年,公安部开始进行居民身份证的办理工作,并在北京等地试点。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1986年,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公民,都应该申领身份证。身份证的种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两种,每种又有三种式样,即普通居民身份证、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居民身份证和经济特区的居民身份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56年大量农民进城和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出台的原因,并分析《户口登记条例》实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身份证管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人口管理方面的变化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06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共成立初期,陈独秀认为中国农民要走出各种生存上的困境,需引导其加入国民合作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各种合作组织。瞿秋白在剖析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后,认为大规模的合作劳动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1943年,毛泽东在论及根据地的生产问题时指出,根据地内要实行劳动互助,发展为群众服务的合作社。他认为,不把合作社看作为群众服务的团体,而当作为少数工作人员赚钱牟利或政府公营商店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否为群众服务,是对合作社认识上是否正确的标志。

针对新中国初期的合作化运动,邓小平认为,合作化需要稳步推进。宣传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巨大竞争压力,让农民独自面对,只能“呛水淹死”。政府指出,要帮助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流通组织,要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

——摘编自陈炎生、程泽时《中国共产党百年合作社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中共成立初期,党对农村合作社组织作用的认识。
(2)据材料,指出毛泽东认为合作社成立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对推进合作化有何具体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推进合作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作用。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合作社建设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学家总是将天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体现出整体的思维特征,如《史记》中关于天象、自然及其对人事影响的记述等均属于此类。中国古代史学研究,肯定历史的变易过程是一种盛衰之变,如《汉书》中的本纪、列传、志、表四种体例都具有贯通意识,还植根于高度的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书写历史的兴亡成败,史学家们不仅致力于追求史实之真,还将儒家圣人的是非作为史学道义的标准,书法不讳,《汉书》以“旁贯《五经》”为撰述原则。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学产生于社会激剧变动的时期,是在晚清王朝腐败无能、国人饱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晚清时期,梁启超以署名“新史氏”在《新民丛报》上疾呼:“史界革命不起,在此时期,他还撰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文,王国雄也认为“我国学术尚未达自觉地位”,不擅长“抽象”、不精于“分析”

——摘编自张越《论中国近代史学的开端与转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194910月创刊的《学习》杂志就是推动这个学习的重要刊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何兆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他们指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学的理解都有其理论的方面,前者是历史理论

——摘编自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新史学”研究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史学出现了深刻变化的表现,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看法。
2023-08-31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牛霞飞       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郑博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达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以西方各国合作法令为蓝本的《合作社法》。其中规定,“凡年满二十岁”“有正当职业”的“中华民国人民”均可入社,但“破产”者不得加入。同时,入社必须缴纳定额股金且必须对合作社的财产损失负连带责任。对于农村的合作事业,国民党人曾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合作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救济弱者”“复兴乡村”“避免土地革命之惨祸”。然而,国民党政府发起的农业合作运动最后却出现了“非特无益于农民反造成剥削农民之新式工具”“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

——伍福莲《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等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后,广大个体农户被迅速动员起来积极加入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我国农村进入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办成了个体农户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像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依赖的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依靠公社的整合力量和规模效益修建的。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供销合作社还通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增加了农副产品购销的统筹性,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吴淑丽《农业集体化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用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意义和出现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启示。
8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2023-07-29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2)历史试题
9 . 时代风貌与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二   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 斗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通过①红船精神、②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③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④西柏坡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凸显出来。在新中国成立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通过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精神彰显出来。

——摘自迟成勇《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具体史事,从材料中标示的①②③④任选一种精神,说说你对此革命精神内涵的理解。

材料三

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多年苦战,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

1965年实现了总干渠的通水。劳模张买江说:到现在石璧上还保留着当年的豪言壮语“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熬无头”。(《新中国70年》)

《王进喜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3)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设者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材料四

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知识产权产出居世界前列,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些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一共授权53.9万件,同比增长17.1%。其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在过去五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由2016年的0.24万件增长至2020年的1.44万件,年均增长达57.1%。2020年提交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企业数量达到5600余家,超过上年数量的2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辉煌70年》等



(4)依据材料,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反映的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7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两场重大战役和一名爱国将领名称。
(2)观察《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根据地军民打击日军的三种战法,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
2023-02-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