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农业合作化运动】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乡村建设运动推动了农村合作事业的迅速发展。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给农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贷款、组织农民成立运销(或产销)合作社,将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主要是棉花和蚕茧)集中起来,直接卖给用户或厂家、大面积植树造林、推广优良品种等。在提倡合作、组织合作社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民(主要是地主、富农和自耕农)入社,绝大多数农民(主要是贫雇农)则被关在了合作社大门之外;合作社的领导权掌握在土豪劣绅手里。

——摘编自王建明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此后,全国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截至1956年3月,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5%。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30年代农村合作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
2 .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邮票中的图像是王崇伦边使用机床边讲解的情景。上述材料反映出(       
A.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B.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公私合营激发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3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拖拉机计划生产5146台,最终完成12000多台,比计划增长了近133.2%。机耕面积计划完成758万亩,最终完成2754万亩,比计划增长了近263.3%。由此可知
A.农业生产力取得较快发展B.工业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C.“大跃进”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D.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2022·山东德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大量派遣人员出国学习考察,先后有近4万名中国公民赴苏学习,使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科技队伍,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这些政策
A.全面贯彻了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B.有利于独立自主地发展科学技术
C.着眼于纠正苏联工业化模式弊端D.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实施
2022-04-15更新 | 188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55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化社的通知》:区别不同地区的情况,或者暂时停止发展,全力巩固,或者适当收缩,或者在巩固中继续发展,即毛泽东提出的“停、缩、发”。该通知旨在
A.平稳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D.调整农业合作化的总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的农业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了


定额按件计报酬 多劳多得办法优 支援国家工业化 多卖余粮起带头
A.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工业化的支持B.“大跃进”运动的冒进倾向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政治宣传D.农村包干到户后的丰收景象
2022-03-2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工业在百废待兴基础上发展起来,迄今为止辽宁已建立起相对独立、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下图是1949-2018年辽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率的比重指标图。


注:19491997年工业统计为乡及乡以上工业口径,19982006年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007年以后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据《辽宁统计年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图3中的任意两个时间阶段,就建国70年来辽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率的比重情况,加以说明。(要求:阶段划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民以食为天,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材料一   北宋东京当时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在烹饪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市场上有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竞相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达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以上宴饮。设备精良,各正店(酒楼)设施豪华,均以银器待客,成为中国烹饪史乃至世界烹饪史上社会酒楼的独例。在服务方面,博士卖酒,响堂行莱,歌舞伴宴,换汤斟酒;外办宴席,则“四司六局”全套服务。品种、技术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宫廷宴会用酒9盛,佐食品种精美丰盛,每盏酒后有歌舞、杂技、相扑、踢球表演,场面宏伟。

——摘编自刘洋《宋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材料二   当时就出现两个名词,一个是大食堂、一个是小吃店,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并店,过去的小企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的小企业一下变成一个大食堂,一二百人了....公私合营以后由小变大,就是综合起来了。比如我在菜市口这一片,当时卖小吃的挺多,就集中起来一个大店,变成小吃店了,所有小吃都集中起来了,原来你那一个小摊儿、他那一个门脸儿,这样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使这些人既有生意,又有营生之道,统一实行工资制。这样这个企业本身,各种风味虽然都在一起,但是实行工资制度,不是你自己经营了,就是合营了。那么一些大的饭馆呢?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食堂。

——摘编自杨原《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捐出新中国成立后餐饮业出现了什么新形式,并分析原因。
2022-03-0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量。这表明新中国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B.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迫切性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能性D.实行“一边倒”政策的重要性
2022-02-10更新 | 269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中共中央在1954年对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对于科技人才,必须合理地使用他们以发挥其专长,必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解决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费和助手的困难和其他困难。这一批示
A.为社会主义改造指明了方向B.加快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步伐
C.旨在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D.助推了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