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2021·全国·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5年8月,中央发文指出: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次评定全年粮食的产量、交售任务和供应量。中央此举意在
A.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B.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C.学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D.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鞍钢”发展大事记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投资建立鞍山制铁所。

1918年,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

1931年,重组后改名为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属满铁的子会社。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扩大,鞍钢生产规模也得到较快发展。

1943年,生产能力最高,当年生产生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

1945年9月-11月,苏联红军将鞍钢的主要机械设备连同其他一些物资共达七万余吨拆卸运走,鞍钢整个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为零。

1948年,东北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钢公司,开始恢复生产。

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关于恢复和改建鞍钢技术援助协议书》。

1952年,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

1957年,鞍钢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国家投资17.59亿元,上缴利润22.4亿元。为此,鞍钢名副其实成为新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摘编自陈正斌主编《鞍山志·鞍钢卷》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围绕这一案例,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对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角度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达顺畅。)
3 . 如图示1952年5月至1953年底,中国高校院系调整示意图。反映了当时中国
A.外交政第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反思苏联经验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它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摘自孙凌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材料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所有制结构,制约着东北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金融、交通、通讯等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东三省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工业竞争能力下降。优势产业风光不再,产业衰退趋势明显。一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下岗失业人员明显增加。传统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手段单一。

——摘自孙凌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有哪些?
2021-04-0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如图所示为1952年至1956年我国城镇各类劳动者数量统计表(单位:万人)。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B.城乡经济形势日益好转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出现问题D.城镇人口就业环境优于农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3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在过渡时期,我们的国家资本主义,其性质和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相同的”“但实行的办法则有很多不同”。依据这种精神,中央政府采取的有别于苏联的“办法”是指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尝试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
C.实行工商业公私合营改造D.只限于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2021-03-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1届高三3月尖子生抽测历史试题
7 . 2018年9月,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辽宁时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81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山钢铁公司。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修复破坏严重的工厂,恢复生产。公司发挥技术人员(包括遗留的日本技术人员)的特长,成立专家组,起草修复鞍钢计划方案。鞍山市发动了全市人民献器材活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献交器材112321万件。1950年,国家继续从全国调集设备和干部支援鞍钢.同时与苏联签订《关于恢复和改建鞍钢技术援助协议书》。到1952年鞍钢的设备全部恢复生产。……新世纪以来,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鞍钢将全力以赴争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摘编自《鞍钢的诞生及发展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鞍钢迅速恢复全面生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世纪鞍钢争创佳绩的历史条件。
8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北京几个典型行业中工人工资的变化情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营工业工资变化情况单位:元

部门1955年工资1956年工资平均工资增长(%)1961年工资
煤炭58.868.917.262.40
金属加工54.964.016.6暂缺
电力67.178.016.2暂缺
森林54.562.915.4暂缺
钢铁63.672.714.349.68
纺织53.260.113.061.20
轻工52.158.311.957.26
食品51.154.15.9暂缺

——摘编自《北京市国民经济各部门职工工资调查资料汇编》


上表体现了我国工人工资变化的诸多信息,指出其中一种变化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贴合,史论结合。)
2021-03-10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辽宁卷)
9 . 1958年《人民画报》(海外版)刊出了新中国汽车的报道:“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京制造出‘井冈山’牌轿车,天津也制造出‘和平’牌轿车”,“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卡车与轿车,安全,坚固,舒适”。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A.品牌建设是工业发展的重心B.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C.对外积极树立国家工业形象D.利用对外贸易打破西方封锁
2021-01-24更新 | 68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01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

3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

5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35亿元。

1956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有10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520个乡。

1956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建国以来,辽宁在各个领域还做出了哪些贡献?请你补充相关史实。
2021-01-15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