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清廷在东北正式实行招商开矿政策,在金州、海城、宽甸、盖平等地出现商办矿业数十处。18987月,清廷任命贵泽办理奉天省(今辽宁省)矿务,开展矿产调查,设立矿务分局多处,发布告示,鼓励商人办矿。20世纪初,奉天省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商办矿业。

1909年,奉天省已有商办金矿9处,铅矿1处,石棉矿1处,铁矿2处,铜矿1处,煤矿59处。此外,俄、日等国也在东北地区投资建立了一批矿业公司,在本溪、抚顺、扎赉诺尔等重要矿区掠采矿产。

——摘编自衣保中、林莎《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在辽宁省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0年,苏联援建的50个重点项目中有1/3建在辽宁。1952年,中央对辽宁基建投资7.8亿元,约占全东北基建投资的70%,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16.3%,投资额和比重均大大超出其他地区。……"一五"期间,国家对鞍钢的改扩建共投资15.5亿元,占同期钢铁工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52%。5年内鞍钢新增炼铁能力127万吨、炼钢能力184万吨、轧钢能力131万吨,分别占同期全国钢铁工业新增生产能力的37.5%、65.3%、82.5%。1955年,鞍钢生产的钢材供应了全国2000多个生产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需要。此外,中央还对抚顺、阜新的煤矿工业,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器制造工业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摘编自傅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对东北工业基地的经略与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地区工矿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地区工矿业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辛亥革命后到1931年九ー八事变,是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东北出现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据20世纪20年代末的统计,东北大豆的商品率为80%~83%,小麦为79%,高粱为40%~42%、玉米为35~36%、谷子为20~22%。总之当时东北地区成为世界性商品粮生产基地。民国时期,东北设厂开矿的热潮经久不衰,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外,在火柴,酿酒、食品等多个部门中都取得显著的发展。1913,奉天总商会提倡各商号集股设立了奉天商业银行;1915年又设立商办奉天殖民银行;1917,益发合与人合办益通商业银行

——摘编自衣保中、林莎《论民国时期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东北重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对东北进行了大量投资,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中的58项安排在东北地区,工业建设投资达80亿元。那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何重点投资东北重工业基地呢?新中国成立伊始,处于十分险恶的国际大环境中,但是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1957年年底,东北地区的58项工程全部建设和部分建成授产,它们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因此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摘编自王玉芹《建国初期东北重工业发展状况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东北重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农民,水稻栽培专家,50年代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已初见成效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
2021-05-24更新 | 798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4年,有学者对中国23个省的15432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平均每户占有耕畜0.64头,犁0.54部,贫农直接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的费用为3.5元,中农是7.6元。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新中国
A.土地改革运动未取得成效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然性D.照搬苏联农业模式弊端显现
2021-05-18更新 | 540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5 . 1955年8月,中央发文指出: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次评定全年粮食的产量、交售任务和供应量。中央此举意在
A.推动农业改造深入发展B.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D.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2021-05-14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1953年吉林省延吉县龙井市人民文化馆前的一幅宣传画。画中用中文与朝鲜文写着同样的宣传标语。这说明当时新中国
A.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D.贯彻落实人民民主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23年沈阳近代民族工业代表工厂(部分)


——摘编自据胡艳宁《沈阳近代民族工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在1949到1958年的城市发展中,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有24个安排在辽宁,其中沈阳7个,抚顺8个,阜新4个。因配合重点工业项目布局,沈阳城市的改造和建设成就显著,7个重大项目的落户,充实了业已形成的板块结构,进一步建设了铁西工业区、沈海工业区、北陵工业区,使其完善和充实,进而形成国内著名的工业区。

——胡艳宁《沈阳近代民族工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沈阳民族业发展的特点及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辽宁工业建设的意义。
2021-05-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辽南协作校)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辽宁拥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24项,省市重点项目730个,总投资达46.41亿元,占全国同期工业建设投资的18.5%.辽宁冶金业、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化工业、电子工业等行业均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省内各地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形成了三个有机联系的经济区。此外,辽宁多年来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产业工人大军,这也是辽宁工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优势。同时,辽宁还拥有中央科研单位、地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科研单位、军事科研单位等五路大军,科技实力雄厚。地处沿海,背靠内陆的区位优势,加上省内发达的交通网还使得辽宁拥有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摘编自梁启东《辽宁老工业基地是怎样形成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辽宁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
2021-05-0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规定在全国实行棉布凭票供应,同时还发放线票、棉絮票等。具体是按地区来分发的,每年每人约1.6丈至1.9丈,婚丧嫁娶可补助一定的布票。从这一做法可以看出,当时我们国家
A.生产力水平较低B.杜绝了铺张浪费
C.城乡差别已缩小D.满足了日常需要
2021-05-05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我国1949-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率示意图,第二波增长高峰(1954-1955年)的出现是由于
A.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符合农村实际
B.国民经济恢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
C.土地改革的开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公有化程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