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4年,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一线大城市现有的续建项目不得扩建,尽早收尾;军工和机械工业能迁移的应有步骤地向二线、三线地区迁移;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这一决策(     
①实现了工业结构的平衡发展②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③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需要④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4-19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报告(     
A.有利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B.凝聚国人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C.改变了我国工农业落后的局面D.严重脱离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
2024-02-25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1959—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这种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时间

城市化率

1959年

18.41%

1960年

19.75%

1961年

19.29%

1962年

17.33%

1963年

16.84%

A.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四个现代化”的提出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约谈国家各个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第一个关系就提到要协调农轻重比重。他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意在(     
A.保障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B.推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探索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2024-01-11更新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统计,196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82165万亩,总产量14750万吨;1963年播种面积181165万亩,总产量17000万吨;到了1965年播种面积为179441万亩,总产量19455万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调整政策逐步实施B.工业化建设的普及
C.土地所有制度出现变革D.人民公社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薄一波回忆1960年4、5月间国家状况时说:“当时的情况,处在第一线的经济综合部门更是紧张……李先念同志那里不轻松,各地要粮的电话昼夜打来,不能不急事急办,只好采取'挖东补西''抽肥补瘦'等措施,紧急调运粮食,帮助断粮地区渡难关。”这表明(     
A.经济发展计划急需调整B.农业生产陷入停滞状态
C.苏联毁约加重经济困难D.“文革”冲击国民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5年3月四川攀枝花钢铁厂开始大规模建设,国务院从10个部委抽调了大约5万人参加建设,尤以东北、山东、四川、云南等钢铁和煤炭企业的人为最,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一些技术人员。攀钢的建设(     
A.是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举措之一B.是为了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
C.体现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D.改善了四川地区的基础设施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李良明林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是1956年陈云提出的经济政策建议。这些建议(     
工商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A.吸取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B.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C.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框架D.促进了国家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62年,徐州市在农村地区开展了退赔工作,为在“共产风”中被拆毁住房的移民解决住房45038间,划拨土地9601亩,退赔集体和个人财产4191.70万元;此外,还规定在以生产队为基础核算单位的基础上,实施社员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私有,坚持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反映了(     
A.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B.农村中的“左倾”思想得到纠正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启动D.农民获得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