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中期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已出现客籍雇工,不仅有外乡的,还有外县的、外省的,甚至北方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南方雇工……这一时期,多数雇主雇的工人人数在十人以内,但在某些行业中已出现了雇十几名、几十名、几百名甚至上千名工人的情况,雇十几名以上工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冶铁业、采煤业、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伐木业等。如陕西一个“大圆木厂,匠作、水陆挽运之人,不下三五千”。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清史》

材料二   统计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头3年间,有300余万农民进城就业,占同期城市就业人数的30%1957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了24.4%。于是,1960年年底,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企业的关停并转,精减大批城镇职工返回农村,实行“逆向转移”。从1979年到1997年的18年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并在主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渠道的这次转移过程中,呈现出自发转移的特征。2002年中共中央2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对进城农民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并要求各地认真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兰荣禄《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中期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不同,并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等地一度出现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此外,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规定草案决定,按照八大要求适当向地方和企业下放管理权力,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这些调整(       
A.响应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B.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C.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探索D.体现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中央副主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并得到中共八大肯定和接受。这一经济思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我国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朴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A.客观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实际B.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D.孕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2024-03-01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1960年,鞍钢公司创造出“鞍钢宪法”,指的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制度体现了(     
A.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D.生产技术的革新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1965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元,比1957年的87元增长52.9%,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可能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1962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1.26亿元,比1961年减少56.16亿元。全年累计施工大中型项目为1003个,比1961年缩减406个。用于农业和支农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961年的17.5%上升到23.6%。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成效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的失调
C.国际形势影响国内经济建设D.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十分薄弱
2023-10-28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经济政策调整的主张。这主要缘于我国当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     

时间

主张

1960年6月

毛泽东指出: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认为1960年的指标还要加以调整。

1960年7月

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提出要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

1960年9月

中央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充实”的八字方针。

1961年1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批准了八字方针。
A.辉煌的建设成就鼓舞国民的热情B.出现了盲目追求数量速度的态势
C.立足国情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D.过多照搬苏联模式而产生的弊端
2023-09-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时期,中共中央作出把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配置在“三北”地区的决策。“三五”计划(1966—1970年)时期,中央的经济布局向西部推进,主要是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六五”计划(1981—1985年)时期,中央决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上述战略调整主要基于(     
A.工业布局适应地理差异性B.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
C.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决策D.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的研判
2023-08-30更新 | 48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现代中国某一时期的2幅照片,其反映出当时中国(   
                                        
《高炉平地起,遍地放红光》          《敢想敢说又敢干,甘薯亩产五十万》
A.经济政策脱离了当时的国情B.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C.土地改革激发了人民积极性D.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2023-07-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新华半月刊》的统计,截止到1958年9月25日,由《人民日报》和各省报道的水稻亩产1.5万公斤以上的高产“卫星”达19起,小麦亩产2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卫星”11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生产热情高涨B.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C.“浮夸风”泛滥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