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1955年规定的设市标准,到1964年底,全中国只有建制市168个,比1961年减少36个市。 镇的萎缩更为普遍,仅1961-1964年的3年间,全国建制镇便从4429个减少到2877个。这一现象说明(     
A.政策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B.我国生产能力出现衰退
C.我国市镇数量大幅度下降D.全国人口总数出现锐减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所示是1958年沈凡漫画作品《最先进》。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C.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D.“左”倾思想影响了经济发展
7日内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4年,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一线大城市现有的续建项目不得扩建,尽早收尾;军工和机械工业能迁移的应有步骤地向二线、三线地区迁移;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这一决策(     
①实现了工业结构的平衡发展②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③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需要④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4-19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1953—1980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情况。造成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战略建设重点的调整B.国内投资环境的日益好转
C.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深厚D.美苏冷战使国际局势紧张
2024-04-11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部分高中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际粮食市场上,每斤大米大约相当于2—2.5斤小麦。据统计,中国在1961—1965年期间共进口粮食547亿斤,出口127亿斤,在这出口的127亿斤粮食中,除了少量的大豆、杂粮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大米。中国此举(     

A.促使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C.对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2024-03-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56年,毛泽东指出,对敌人应“实行专政的'大民主’”,而“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的方针,不是采用大民主而采用小民主”,即微风细雨般的进行思想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这一思想(     
A.适应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意在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C.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D.折射出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2024-03-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我国1960年、1962年和1965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的全面纠正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国家经济建设方针的调整D.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
2024-03-05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部分高中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摘自龚秀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材料二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代表认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摘编自新华社《十九大报告解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与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表述的相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与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表述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4-01-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流行语,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心中尘封的记忆。下列属于1956-1966年流行语的是(     
A.人民公社、学习雷锋、大庆精神B.土地改革、五年计划、抗美援朝
C.阶级斗争、两弹一星、乒乓外交D.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包产到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 “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1958年全年钢产量1070 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大跃进”。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粮食亩产量指标被层层拔高,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造成农业生产极度混乱。

——摘编自张海博《浅析农业“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

材料二   尽管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了“大跃进”运动,但如果对这段历史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应该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大跃进”给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然而,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些年代开始布局的。

——摘编自谢春涛《中国共产党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跃进”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经济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