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1962年,中共八届十次会议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农村基层单位;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99%以上的农村完成了政社分开。这一变化
A.反映了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演进B.使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
C.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020-07-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南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1958年由地方政府奖励给南社人民公社的奖状。这史料反映了当时
A.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决策B.人民群众渴望经济恢复与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D.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 . 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
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1961年开始,中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到1965年,全国共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大城市数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这种现象
A.终止了人民公社运动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加速“左”倾错误的发展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邓小平在1962年7月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这说明当时
A.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B.隐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萌芽
C.中央下放农村经济管理权力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0-04-17更新 | 42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1956年开始,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对象逐渐有选择地从苏联转向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甚至美国也隐约成为被关注的目标。这--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C.美苏关系的缓和D.中国外交政策转变
8 . 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020-02-10更新 | 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首发]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1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比1960年下降了37.3%,1962年继续下降18.9%;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50万余吨压缩到1961年的165.2万吨和1962年的120.8万吨。全市基本建设投资的降幅更大,1961年总投资额比1960年减少60%,1962年再压缩55%。这些做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落实了此时的经济建设方针
C.改变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D.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0 . 1958年《红旗》杂志转述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调整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水平
B.为实现一五计划,改革社会基层组织
C.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美苏争霸
D.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