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民主与法制萌芽于古代,在近现代历史上不断发展,日臻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这是不是说是属于每个人的东西呢?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至于职衔,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这并非由于他的出身,而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使他获得重要地位。反之,贫穷并不能使一个有才能为国效力的人,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埋没。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1649年1月,当国王被彻底战胜时,议会通过决议说:“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权力……”这是议会正式宣布它的最高主权。这个原则确立后,尽管后来有许多曲折,但英国的历史就一直向这个方向发展。

靠了克伦威尔的铁腕,英国在商业及战争方面,均能从法兰西、西班牙及荷兰的手中获到胜利;而国内的工业,也因秩序的恢复,渐渐地振兴起来。

——据钱乘旦《寻找他山的历史》、陈衡哲《西洋史》整理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组建的核心内容是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艾尔斯沃斯说:我们部分是国家,部分是联邦。第一院的席位,实行比例制,有利于国家原则,保障了大邦对付小邦。(第二院)席位平等,有利于联邦原则,体现保障小邦对付大邦的必要性。他相信:在这样一个中间立场上,就可以实现折中……并强调,某种折中是必要的;他看不出来还有什么更方便、更合乎理性的办法……我们必需双方让步。没有这种让步,联邦的宪法永远也制定不出来。

——摘编自[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2)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说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独裁的表现者、体现者和贯彻者,是屡见不鲜的。个人独裁同资产阶级民主制,无疑是彼此相容的。”根据这一提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评价克伦威尔。
(3)指出材料三中“各邦”为“实现折中”所做的具体努力,并结合所学,说明联邦宪法的制定为美国发展所带来的有利条件。
(4)结合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史,简述民主与法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2020-11-1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

——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
(2)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用一句话指出罗马在“吸收”“创造”“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020-07-11更新 | 157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进入所谓的“罗马和平”时期。此时期内,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的恢复,文化技术的传播和交流,以及行省和城市地位的改善,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商业活动活跃起来。行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交换。交换的商品除奢侈品以外,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原料和产品,这使得帝国内部的区域性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兴旺发达。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成为内外贸易的动脉,商队往来,络绎不绝。

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同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地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便开始利用季风,远航印度。据斯特拉波记载,每年有百艘商船往返于埃及和印度之间。

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被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居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国与罗马直接交往的历史记录。自此,中西海道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这条航路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唐河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商业发展的表现与原因。

材料二 德意志的政治民族主义是在拿破仑战争的“启蒙”下形成和出现的。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的资本主义变革,在不同程度上触及或变革了旧的生产方式,农业立法、工业立法、商业立法和税收法等导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不因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和战后的复辟环境而逆转。在拿破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新的德意志民族工商业资产阶级,从20年代起就大力推动德意志现代工业的发展。从英国大量输入机器,开始发展机器制造业,广泛应用蒸汽机,并出现作为资本积累的储蓄银行和股份公司。德意志工业革命走上了不可逆转的道路。19世纪40年代起,莱茵资产阶级成自由派成为“统一和自由”运动的主力和领头羊。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美国霸权已经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其他霸权国。差别就在于美国不仅积累起了庞大的物质力量,保持着强大的硬权力资源,而且还借助其特殊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庞大的传媒体系和信息革命的有力推动,构造起强有力的精神或文化力量,开拓出丰富的软权力资源,从而使美国霸权不仅具有强大的物质上的威慑力量,而且还具有无所不在的精神上的穿透力。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美国既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最后一个霸权国,同时也是信息革命时代的第一个霸权国。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3)根据材料,概括美国霸权的特点。
2020-06-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世界历史进程中,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②他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军中东地区,占领埃及全境,征服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③此后,希腊文化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④亚历山大加速了希腊文化向印度和中亚地区的传播,但文化决非是单向传播的事。⑤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

——摘编自(英)麦克卡提《亚历山大传奇》

材料二   18世纪,“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在西方启蒙运动那里,东方是一个重要参照,孔子成为理性主义的代言人和领路人,东方世界为西方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所向往的理性精神。伏尔泰表现出对孔子思想的极大认可和欣赏,号召西方,尤其是欧洲的君主们应该认真向孔子、向中国学习。

——摘自曹顺庆《世界多元文明史实与西方中心文明观的破除》


(1)写出材料一中属于史实的句子序号,并简要说明史实间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态度,并简要说明。
5 .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背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一一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望学习、富有常识。希腊人时常以商人、士兵、殖民者和旅行者的身份到外去旅行:在旅行时,他们总是保持着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他们探究一些事物,将所有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查。柏拉图在《申》一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是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借任何代价予以抵制一一“…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还指出了自由论对社会的重要性。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思考有关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伟大的文学、哲学和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2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荀子认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四时寒暑、阴阳万物等都有自己的规律,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但如果“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批判。他还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类拥有技术和智慧,并凭借其智慧发明了音节、语言和概念,创造了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不仅如此,人类还拥有政治智慧和品德,以便结成城邦、社会。同时,人人都有参与一切公共政治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这是一种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力量与价值的张扬,人作为主角开始登上社会历史的舞台,并迅速占据中心位置。

——摘编自龚桂明《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荀子与普罗泰格拉思想的主要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9条,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197条,倘彼折自由民之骨,则应折其骨。

第199条,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要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汉谟拉比法典》


(1)材料一文献是在什么时候制定的?文献反映的阶级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统一前的两河流域,只有各城邦的成文法和习惯法,没有统一的法律。汉谟拉比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以《乌尔纳姆法典》为范例,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

法典的基本思想,是以新兴奴隶主阶级之法治理古巴比伦国家。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却严格保护奴隶占有制和私有制,保护租佃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是“为使强不凌弱,为使孤寡各得其所……为使国中法庭便于审讯,为了国中审判便于决定,为使受害之人得伸正义”。用法律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对各地豪强和氏族贵族的传统保守势力,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大权,是一种约束、限制,也是下层人民保护自身有限利益的一种武器。

——摘编自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埃及的考古学,从1798年拿破仑远征,带来一批东方学家调查、记录开始,至今已有两个世纪之久。除了埃及本国的考古学者外,英美德法等国的一批考古学者也常年驻在埃及从事发掘与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除了继续深入的发掘、清理外,古埃及史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例如,早期王权的起源与演进,所谓“金字塔之谜”,王权与神权之关系,埃及土著居民与外来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埃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等,都需要根据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予以研究。

作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资料,一种是考古资料,一种是文献史料。古埃及的文献史料十   分丰富。古埃及文献学的史料来源之一的铭文,通常出现于调色板、权标头、雕像、石碑、陵墓、神庙,甚至是山崖上。在陵墓、神庙墙壁上的浮雕画面,除景物形象外,往往配有或长或短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在埃及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纸草文献。在传世的纸草文献中,底比斯近郊墓中出土的所谓哈里斯大纸草,包括79大张,粘成一纸卷,是迄今发现的最长的抄本。埃及的碑文、铭文与纸草文献常常得自考古的发掘与发现。埃及考古学为文献学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的研究与展望》


(3)根据材料三,说说你对古埃及史研究的认识。
9 . 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等地区。

材料二   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记录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等。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等。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否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

——摘编自马丁《古希腊简史:从史前到希腊化时代》

材料三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可惜的是,克里特的古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还没有被破解。线形文字B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文特里斯和语言学家查德维克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

——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从克里特文明到现代艺术与科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克里特文明较之其他古代文明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有哪些。
10 . 文明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历史上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哥伦布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