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正值雅典民主政治极盛时代,充其量只有六分之一的居民享受选举权,享有公民身份。广大农民很少参加公民大会,因为放下生产而远来维典开会是不方便的。列宁曾指出:“奴隶制时代的国家,不论是君主政治或共和政体,贵族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总是奴隶主的国家。”

——摘编自陆满堂《试论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波斯帝国在大流士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创建了20个行省,每个行省任命一名总督,总督直接对他负责。行省总督可由同一家族继承,但是必须取得四王的批准。总督还配有一名副手辅助监督政府事务,并向他汇报。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行省总督不管军事。与此同时,大流士还在中央建立了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底大管理机构,一切政令由行政首府苏静发往各行省。除了由波斯人组成的军队,大流士还广泛使用由各被征服民族的成员组成的军队,一般情况下,不让本省人在当地驻防。

——摘编自任宪宝《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政治体制,并概述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流士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流士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马都克(古巴比伦的“众神之王”)命我统治万民并使国家获得福祉之时,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自今而后

1.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61.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

143.若女子犯罪,毁家弃夫,则投之水中。

196.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材料二   列宁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并多次讲述了发展重工业的意义。他说:“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19281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指出:“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科的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改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和关键,”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苏联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摘编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材料三   心理战是一种独特的但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直抵对方的国界之内,又没有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并且很难被防御。19481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蒙特法案》,该法案在法律上对美国进行心理战做出保护,授权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向全世界开展心理宣传。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该机构拥有高额预算,其署长直接由总统任命,并有权参加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广播台、电视台成为美国政府的秘密手段;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和博览会在冷战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始终是冷战中的万能武器。

——摘编自【德】贝恩德·施特弗尔《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要求“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应的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推行心理战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023-05-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央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进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录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体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
2023-03-2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更加关注如何提炼、概括具体的对象,并在其中注入“优秀”的品质,使之成为全民道德典范的象征。这一创作思想(   
A.促进了城邦繁荣B.脱离了社会现实
C.凸显了人文色彩D.呼应了智者运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外国传扬,中经迦腻色迦王尽力提倡,公元56世纪达于极盛。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南亚次大陆的部落大部分进入国家形成时代,出现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6国,这些国家间不断发生冲突、兼并,使社会各阶层深感不安,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精神依托与出路。当时正在兴起的政治上、经济上占有实权的奴隶主官僚、商人,也要求改变婆罗门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动荡的社会中,佛教以它的“中道”主义取得社会的支持。

——摘编自朱锡强《佛教在印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印度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希腊的雅典,为构建社会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必须加入城邦生活,城邦是实现人类本性的道德共同体,城邦所求之善业,在于培养公民高尚的行为,造就有文化的君子。人类要幸福,具备德行是必备条件,追求至善就是追求现实的幸福。人类“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人类将无幸福可言。

——摘编自孟广林《中西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02年初,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对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中国传统的私德教育已无法适应建立民族国家的需要,所以倡导道德革命,在国民教育中大力倡导公德教育,将培育公德作为新民的第一要务。

——摘编自梁启超《新民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美德哲学”的主要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公德”思想出现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修昔底德面对丰富多样、可信度参差不齐的史料,提出了自己处理史料的原则:“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

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用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质疑、批判,保留信史的成分。……“在探究过去的时代而给出结论时,我认为很难相信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大多数人不用批判的方式去处理所有的传说——就是对那些和他们本国有关的传说,他们也是这样不加批判地接受的。”

——徐松岩《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史书编写的因素。
2023-04-02更新 | 49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距今大约有8000年。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创造自己文字的文明。他们拥有高超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能够种植小麦等农作物。苏美尔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后来世界各地的文明,都受到了苏美尔文明的影响。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古希腊文明尽管不是最古老的文明,但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明之一。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延续时间比较长,历史学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古典时期尤其受人称道。在这一时期内,许多古希腊政治家、思想家及文学家成为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焦点,认为当中的许多人永远影响了世界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李天祜《古代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美尔文明取得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明的地位,并列举史实说明“许多人永远影响了世界”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因素分析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古希腊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状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

——整理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城邦文明》等

材料三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D、E、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
2023-04-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编写《历史》的过程中,对联想和神喻等传统史诗创作手法进行了扬弃,转而注重对史料的批判分析与逻辑概括。这(     
A.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C.批判了个人主义的泛滥D.体现了理性著史的精神
2023-01-29更新 | 1147次组卷 | 15卷引用:黄金卷04(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