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儿童在学校要安静地坐着,服从教师的管教,否则就会被责备和体罚。受当时基督教的影响,修道院学校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学校里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的任务比较繁重,许多男孩或女孩在学习拉丁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法语,因为拉丁语是基督教教会的语言,但是欧洲大部分人讲的是法语。此外,能够满足儿童乐趣的书比较少,与儿童有关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教导、语法、字典等方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到学校学习,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进入学校学习。

——摘编自郭法奇义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材料二   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传播,英国教育逐渐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以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第二、法语、意大利语和天文学、法律、宇宙学等实用性的学科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英语教学也得到极大的重视;第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培根的新工具(归纳法),开创了人类认识的新纪元。他提出的重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人的认知得到了提高。

——摘编自何连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世纪西欧儿童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背景。
2024-05-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是由罗马的家丁护卫制与日耳曼的亲兵制融合发展而来的。封君封臣关系的结成一般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经缔结,无论是封君还是封臣都不能随意解除。随着战争的扩大,封君所需的封臣人数上升,报酬就变成以赐予封臣相应的土地使其获得生存来维系双方之间关系的手段。最初分封的土地称为“采邑”,后来由于战争的关系大量封臣出现,“采邑”也开始变为封土,获得封土的条件逐渐以军事义务为主旨而固定下来。这种制度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虽然会造成权力的分散,但确实给地方上带来了安定,它通过配合庄园的生产制度,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社会。

——摘编自绳会敏《浅析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制》

材料二   日本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幕府制度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幕府体制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从1192年开始,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日本幕府制度于1868年明治维新前结束。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幕府体制下,将军和天皇、武士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幕府体制的实质。
2022-04-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线上教学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时代的雅典拥有一个作为市场的中心广场,公民的社会及政治生活多在这里进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市场必然是这样一个地方,上面的广场我们可以用来消磨闲暇的时光,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用品。”此外,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生活空间,也成为城邦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这些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聚集于此,以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这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摘编自邵令《古希腊公民的公共闲暇活动》

材料二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执政官”,这个称号本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三 到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四 17~18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的宫廷失去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城市承担起传承经济文化的功能。剧院、音乐厅、咖啡馆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戏剧不再是王公权贵的专属,而成为市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大众剧院摆脱了宫廷戏剧的演出套路,上演了众多关注市民生活和讽刺政治的优秀剧作。这种由封闭到开放的趋势同样影响着西欧音乐的发展。在巴黎的公共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和大型歌剧频繁上演,满足了民主时代人们的愿望。自1662 年伦敦首家咖啡馆开业后,咖啡馆成为市民读报、交谈和讨论时政的自由公共空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公共场所的话题不再聚焦于文艺的评头论足,逐渐转向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这引起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恐慌,不少公共场所因此而被指责为“鼓励政治分歧和反拨思想的场所”。

——摘编自许正林、李倩《近代西欧报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公共生活场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4-04-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   并随便处置它们. 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任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盎《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皇帝通过发动征服战争,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9世纪初到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全盛。帝国将各省土地分给农民,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拜占庭经济建立在自由农民的村社基础上,工匠技能水平很高,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可与中国的工艺品媲美。这里汇集了很多来自欧亚各地的货物,有黑海地区的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欧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拉开了阿拉伯帝国一系列征服战争的序幕。这些征服把整个古代中东(小亚细亚除外)、印度河流域下游沙漠地区(到715年)、北非甚至西班牙(711715年)都置于穆斯林的控制之下。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他们把大量希腊思想传统输入自己的学术之中。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发甚至变成了学术赞助人,组织人员系统地翻译希腊、印度的科学和哲学著作。大量希腊知识和一些印度学术(如十进制计数法)就这样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经济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共同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面所讨论的权利与义务限于封君封臣的一一对应关系,或者说理论上的封君封臣关系,实际上的封君封臣关系要复杂的多。首先,一个人往往既是封君又是封臣。一个封建主常常既有自己的封君,也有自己的封臣,但封君只对自己的直接封臣有联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故法国14世纪有这样的原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君只有通过自己的封臣,才可以联系到更下一级的封建主…在中世纪西欧的不同地区,封君封臣制一般与封土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结合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摘编自绳会敏《浅析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材料二 日本的主从关系是日本整个幕府时代的政治权力基础,随着武士阶级的崛起应运而生……这种主从双方出于扩大武力和满足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而结成的主从关系,是维系式士集团的纽带,主从双方终身乃至子孙后代均生活在这种关系羁绊之中。江户时代的经济学家海保青陵认为:“主从关系是主君给予从者领地、米、佣金等以保证从者的生活,从者则尽心为主君忠勤、奉仕,两者的关系完全是相互的。”

——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和日本的主从关系的相似之处。
2021-05-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