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面所讨论的权利与义务限于封君封臣的一一对应关系,或者说理论上的封君封臣关系,实际上的封君封臣关系要复杂的多。首先,一个人往往既是封君又是封臣。一个封建主常常既有自己的封君,也有自己的封臣,但封君只对自己的直接封臣有联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故法国14世纪有这样的原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君只有通过自己的封臣,才可以联系到更下一级的封建主…在中世纪西欧的不同地区,封君封臣制一般与封土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结合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摘编自绳会敏《浅析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材料二 日本的主从关系是日本整个幕府时代的政治权力基础,随着武士阶级的崛起应运而生……这种主从双方出于扩大武力和满足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而结成的主从关系,是维系式士集团的纽带,主从双方终身乃至子孙后代均生活在这种关系羁绊之中。江户时代的经济学家海保青陵认为:“主从关系是主君给予从者领地、米、佣金等以保证从者的生活,从者则尽心为主君忠勤、奉仕,两者的关系完全是相互的。”

——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和日本的主从关系的相似之处。
2021-05-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和新罗作为两个重要邻国,向唐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日本留学生大多随遣唐使来华。入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有药师、画师、乐师、匠、水手以及僧人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唐代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东北有多条线路可到达日本。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小、人数与船只少、筹划简陋逐渐转变为规模大、人数多、筹划精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教育机构,下设六学馆:国学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算学馆、书学馆。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律学馆主要学习各朝代的律令格式。知名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求学数十载,通晓中国文化,官至左拾遗。吉备真备涉猎广泛,天文历法、军事、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大化改新(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时,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

——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起步较晚,然而人数却最多。著名学者张海鹏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从1896至1937年,大约有十万之谱。”据调查,1900年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校分别是宏文学院(专为中国学生补习日语的中等学校)640人振武学校(中等军事学堂)305人;法政大学速成科295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却在异国他乡饱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冒险家和新文化的闯将。”1927~1937年间,留日学生面对日本的对华侵略,把耳闻目睹和研究所得通过书籍、报刊、信件等媒介传入国内的同时,纷纷归国,请愿游行,或组织团体,创办刊物进行宣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日学生身处敌邦,悲愤返归,到10月下旬,6000余人几乎全部回国,他们大多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但民国时期对日政策的决策者和主持者几乎全是留日归国学生,特别是南京政府对日外交从决策到实权,主要掌握在留日归国学生之手,这决定了国民党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摘编自孔繁岭、申在文《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0-06-28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