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021-04-2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新洋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初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太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到神宗之时,由于王安石的推动,太学取得较大发展。据记载,北宋太学初置时,大约百余人;神宗时增至2400余人;徽宗崇宁时达到高峰,人数一度达到3800余人。宋以前的太学,生员主要是各级官员的子弟,宋代的太学,基本凭考试升进,生员的来源范围扩大明显。太学在当时具有独特的地位,它对地方官学,乃至民办学校起到了导向作用。北宋不少太学生不畏强权,敢于上书直言,论列时政,如钦宗上台不久,太学生陈东就上书请求惩办蔡京、童贯等人,后来梁师成等获罪,与陈东上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之,北宋太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划上了浓重的一笔。

——摘编自闰孟祥、贾明杰《宋代太学教育》

材料二   12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大学。据统计,13世纪欧洲约有大学22所,16世纪已有80多所。当时,大学成为僧侣政治和行政权力、教权和主权并列的第三种力量,但它并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束缚。大学团体的正式成员都有表决权,参与决策校内事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有资格被选为校长。13世纪,教皇教令和大学法规已对课程内容有明确规定,如文学课程主要开设文法、修辞等“七艺”,天文学几乎限于历法和复活节日期的推算,神学课程为《意见集》和《圣经》等。中世纪大学吸收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他们之间通用拉丁语进行对话,不断地交流学识、探索科学。当时,教皇也准许某些名牌大学的教师在许多大学同时任教,学生有迁移权。

——摘编自张晓丹《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太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点并评价中世纪欧洲大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玛雅后古典期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无法读懂那些文字和史书。西班牙入侵后,虽然玛雅璀璨的文明几经糟蹋,但余晖至今仍在坚定绽放。尽管欧洲天主教和现代工业文明对玛雅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我们仍可在某些细微之处,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现在的玛雅人,信耶稣也信羽蛇神,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融合殖民时代和玛雅精神的双重文化。

——摘编自李均《神秘莫测的玛雅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玛雅文明湮灭的原因和玛雅文明余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玛雅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翻译运动发轫于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时期,勃兴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结束于13世纪蒙古人西征的铁蹄之下。由倭马亚王朝时期的个人的零星翻译,到阿拔斯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发展为国家的主要事业,由国家投入巨资,建立机构,组织人力进行翻译。史书记载:“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溯,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轶之浩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约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能及的。”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各民族以翻译的方式继承了东西方古代文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及希腊罗马、恒河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丰厚的文化遗产,翻译的学科范围涉及当时东西方文明古国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并开拓了新的领域。这一运动又直接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翻译运动的高涨和新文化的创造。这场规模宏大、成绩卓著的翻译运动奠定了伊斯兰文化创造高起点的基石。有学者指出:“没有他们约努力,这古老的文明就会泯灭,科学的发展就会断线,中世纪就可能出现一片愚昧黑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文炯、张嵘《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1521年,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对当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王阳明采取行动,先后平定了横水、桶岗等处盗乱。为有效管理当地户口和百姓,他颁布了《十家牌法》,规定:十家为一牌……遇面生可疑之人,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十家连坐。面对盗贼猖獗,他实施了在当地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之士的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军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难题,他以“良知”说为思想武器,通过阐明是非曲直、人性善恶,直击盗贼心灵软肋,进而将之感化。及至清代民国,王阳明的治理模式依然沿用不辍,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

——摘编自陈海斌《从王阳明与海瑞赣南施政看明代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是对法国分封制度最好的诠释。较为独立宽松的政治体系使得小领主们各自为政并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管理制度,其辖区相较于大领主便构成了早期的自治单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流转,再加上自由民数量的增加,以乡绅为基层领袖,以自由民为重要参与的法国乡村自治初见雏形。13世纪在许多教区出现的以数百户村民构成的社区便是法国乡村自治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沙家辉《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性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治理南赣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时期法国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7 . 自古以来,西亚地区在人类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过程中贡献良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这里的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迪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你从“字母文字”发展脉络中得到的结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货物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巴格达的?巴格达市场上的货物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西亚地区居民在古代世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23-04-24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商品交换的繁荣和百业兴旺,宋朝官府为了便于管理、征收货币税和实物,于是将大小商户按同行归口组织起来,当时称为“行”、“团”。此时的工商业团行不是工商业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而是封建官府为了便于对工商业者进行科索、派役乃至掠夺,强制工商业者参加,主要为官府服务的组织形式…….宋代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会员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行会仲裁,仲裁结果具有强制性。

——摘编自刘营《宋代行会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西欧城市中的各行手工业者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应对外界的压迫。威胁及各种不利因素斗争,有必要结成一种团体。如在意大利的佩鲁贾市,当警钟响起时行会成员应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在执事率领下,成战斗队形在指定地点集中,准备战斗。同时,行会逐渐形成完整的组织系统,由全行大会选举行长及其他执事人员,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并决定对一些违犯行规者的处分。在市政管理上,行会往往负有某种义务,通过它组织市民进行选举,征取税款,建立城市武装等。为保护其成员的经济利益,某些方面虽有一定的保守性,如等级颇严,要求均等,反对竞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行会为工商业者在封建社会中的立足与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且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摘自杨师群《宋代城镇工商阶层述论——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行会组织出现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行会基本职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西欧行会组织的特点,简析其影响。
2023-04-1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西方城市因国情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财政收支由政权把持,经济活动受到政权的主导和官僚阶层盘剥。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控制,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

——摘编自管兵兵、葛华阳《明清城市结构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主不能直接征收。

——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结构的相关因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明清时期的城市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中,以田讼最突出,其中扬州、淮南、福建等地邻里之间、族人之间、主客户之间等土地之争频发。自北宋初年起,官府就不断修订与田产相关的条法。南宋宁宗年间,有吕氏兄弟二人分户而立。弟死无嗣,其兄吕文定向官府讼告堂叔占据其弟田产。经审理,堂叔已实际购得该田产,但吕文定事先不知情。官府根据“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条法,判田产归吕文定所有。

——摘编自牛杰《宋代民众法律观念研究》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庄园里,份地受让人须经庄园法庭将土地先“交还”给领主,再经领主“接纳”后才能取得土地。领主与份地受让人的约定条件、交换过程以及相关义务都载入庄园法庭的卷档中。农民拥有的土地不能随意交换和买卖,但领主也不能随意收回。在一个案件中,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民的某些土地,理由是农民超过了其有权持有的数量。该农民争辩说“此前一直根据习惯法持有几份地产,而无需特许状,也未受罚和受到指控”。庄园法庭审理的最后结果是“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直到达成更充分的协商”。

——摘编自肖培栋《浅析西欧中世纪农民对土地的合法占有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田讼现象频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土地制度的特点,说明庄园法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诉讼案例体现的不同法律理念。
2023-02-28更新 | 76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检测(1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