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欧洲的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黑暗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虽然土地的分封和国家权力的分割影响了王权的发展,但也使西欧各国封建政治走向不同于东方的道路,特别是不同于中国封建政治的道路。

庄园的本质是封建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领主自用地是封建主对农奴进行超经济的劳役剥削的主要场所。当领主自用地分割出租了之后,劳役剥削也随之不复存在了,庄园也就宣告解体。

——选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第四版】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有哪些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1)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说明。

材料二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020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菜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有何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有何新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2021-06-2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民族的国家——基辅罗斯在东欧平原上崛起,成为欧洲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988年,大公弗拉基米尔迎娶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辅罗斯成为欧洲基督教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公元11世纪,在大公雅罗斯拉夫执政时期,基辅罗斯进入全盛时期。其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西抵喀尔巴阡山脉,北起拉多加湖,南近黑海,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中东欧各国、阿拉伯国家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繁荣昌盛奠定了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这段辉煌历史给俄罗斯、乌克兰民族打上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今天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认为自己是基辅罗斯的历史继承者。盛极一时的基辅罗斯因封建割据从12世纪逐渐走向衰弱。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中断了基辅罗斯的发展进程。东北罗斯处于蒙古大汗的统辖下,沦为金帐汗国的属国,并逐渐演变成俄罗斯民族。西南部罗斯因地处偏远(被称为边陲之地——“乌克兰”这一词汇的原意),蒙古大汗鞭长莫及,走上了与东北罗斯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随后被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征服。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实现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共和国(也称波兰共和国)。波兰共和国几乎涵盖了今天乌克兰的全部领土。

——摘自沈莉华:《俄罗斯与乌克兰历史恩怨解读》

材料二   相比较而言,操持蒙古语言和波斯语言的民族在人数上不及操持汉语言的民族,加之汉文化底蕴深厚,色目人接受汉文化影响的现象较为突出。比较著名的有回回人萨都剌、阿鲁浑(阿儿浑)人丁鹤年等。元代恢复科举以后,有一批习儒汉化的色目人登录进士榜。有学者还从几枚元代圆牌的波斯文铭文分析中,发现有些已非地道的波斯文,表明一部分回回人在元代中后期已改操汉语,这也是元代入华回回人的语言演变和从移民转变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过程。……在元代,大量外域人群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中国。进入中国的西北各族、西域以及欧洲等各族人太多,已经无法再用“回回”一词指代,于是元人使用“色目”一词概称这些族群。色目人多定居中国,编入元朝户籍,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元代回回人形成一种大的社会力量,最终导致了中国回族的出现;畏吾儿后来形成了维吾尔族。到了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所举色目族群渐次消失。

——摘自修晓波:《元代丝绸之路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同源异流”的民族关系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其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民族崛起对欧亚大陆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3-07-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皇帝通过发动征服战争,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9世纪初到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全盛。帝国将各省土地分给农民,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拜占庭经济建立在自由农民的村社基础上,工匠技能水平很高,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可与中国的工艺品媲美。这里汇集了很多来自欧亚各地的货物,有黑海地区的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欧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拉开了阿拉伯帝国一系列征服战争的序幕。这些征服把整个古代中东(小亚细亚除外)、印度河流域下游沙漠地区(到715年)、北非甚至西班牙(711715年)都置于穆斯林的控制之下。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他们把大量希腊思想传统输入自己的学术之中。阿拔斯王朝的一些哈里发甚至变成了学术赞助人,组织人员系统地翻译希腊、印度的科学和哲学著作。大量希腊知识和一些印度学术(如十进制计数法)就这样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经济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共同点。
7 . “人类社会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


探究二雅典模式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探究三美洲文明

印加人通过征服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常国中他们甚至不是主要的居民,大部分居民是被印加人征服的其他印第安人部落。这种状况与古代罗马人的状况相似。……加人创造了一套完善的帝国体系。……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过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办法;罗马人曾在被征服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下》


(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简析中国形成这种政治传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指出雅典模式产生的社会条件。并简要评价雅典民主。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基本特性。
2021-07-0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

材料二   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并简要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