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在历代统治者的鼓励和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下,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巴格达为中心,往西经开罗和科尔多瓦传播到北非和整个欧洲;往东传到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地位,并概述其文化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这一时期 ( 15、16世纪)最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崛起,开始了向近代社会转型。而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仍在自身传统轨道上运行,展现着各自文明的特点与辉煌,多元文明的格局依然明显。

——据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等


   
                                     马尼拉帆船路线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尼拉帆船贸易”兴起的背景。 简要评价15、16世纪欧洲崛起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023-07-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如图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
   
A.取代了罗马帝国的世界中心地位
B.继承并延续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C.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D.垄断了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商路
2023-07-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十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欧洲中世纪,世俗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博弈是历史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典型地反映从十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期间,相对于世俗君主,罗马教廷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2023-07-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世纪后期,法国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形成等级君主制统治; 英国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两国统治者都重视加强王权、削弱了教权。这(     
A.使基督教会势力逐渐衰落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改变两国民众的宗教信仰D.标志君主制统治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世纪时期,骑士要为封君服军役。12世纪,英国出现以钱代役的“盾牌钱”制度并逐渐流行,雇佣兵由此出现。到14世纪,英法军队都建立起军饷制,国王更多地依靠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军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骑士地位提高B.王权逐渐加强C.近代军队建立D.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其部分内容如表所示

条款

内容

(1)

教会享有自由且不受侵犯,国王不得干涉教会的选举自由

(12)—(14)

国王不得(在本发已列出的三项税金外)私自征税和免役税,如需另外征税,则要征收得召集高层教士及贵族集会,以期获得全国同意。还承认伦敦和其他城市已经取得的自由权利

(38)

国王不得私自逮捕、监禁自由人,不得私自剥夺自由人的财产和政治权利

(61)

为保证实施,规定25位封建主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
由此可知.《大宪章》(       
A.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法律武器B.体现了王权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C.被奉为中世纪英国的法律典范D.是封建贵族意志与自由的宣言
7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1)某校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览胜”主题活动,请你参与策划。
环节一:图片展示布置。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环节二:遗址简介说明。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历史遗产简介说明
文艺复兴发源地之一
古埃及法老集权统治的体现
古代城邦国家重要遗址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材料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等思想内涵,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也超越了强国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和升华。

——摘编自张清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交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材料四,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2023-07-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8 . 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时期建造了平城京(如图),城市的中轴线也名“朱雀大街”,被日本历史学家称为“富有国际性的小长安”。据此可说明,当时(     
A.平城京已成为世界的中心B.日本已全面学习中国文化
C.中华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D.隋唐文化具有强大辐射力
2023-07-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考证,公元前四世纪,相当于中国西汉年间,就已有南丝绸之路,蜀地的商队,赶着马队,驮着货物,翻蜀道,踏出四川盆地,过西昌,又越岭,来到云贵高原,经大理,腾冲,出国门,经缅甸或西藏来到印度。由以上材料可知(     
A.地缘政治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必然条件B.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
C.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
10 . 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做法(     
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D.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2023-07-13更新 | 445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