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理学家将人性中求利的欲望和赢利的行为一概视为“私欲”,使之成为应“灭”的对象,可随着城市的繁荣、生活竞争的加剧,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发生了冲突与变化。中国历来有重义轻利的文化传统,但在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描述:“只见翠羽明瑄、瑶簪宝珥、古玉紫金玩器,夜明之珠、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莫能定其价之多少。”张岱说很多地方“以竹与漆、与铜、与窑名家起家”者,“皆能与缪绅先生列坐抗礼”。在不少地方,下犯上、少凌长、卑干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本来医者、饭馆茶楼的侍者等都是人数众多而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大群,而他们自称为“先生”“大夫”“郎中”和“博士”。在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中享乐主义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和展现。

——摘编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   9世纪末起,西欧城市就开始逐渐地增多,11世纪中叶后为了使手工业和商业能够比较顺利地发展,摆脱教俗贵族的统治,获得人身自由和城市自治,城市市民开始了和封建领主的长期斗争,同时,他们还与世俗王权一起联合起来展开了对教叔的斗争。他们在思想方面要求摆脱神学的禁锢,争取思想自由,争取发展科学;在生活方式中“崇俭戒奢”是基督教的信仰核心;在市政府中积极担任重要职务,参与制定城市规则和法律,通过维护城市的秩序和公共事务来推动城市繁荣。

——摘编自郝宏桂《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影响明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市民文化的理解。
2024-04-2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
A.欧洲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B.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
C.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具备D.独立的民族教会有望建立
3 . 14世纪英国达勒姆(Durham)修道院村民会议的原始记录显示“这个镇的所有佃农都被命令,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村官的召唤下来讨论与本镇利益有关的共同事务。”“经共同同意,每个人都要遵守他们大家自己同意的无论什么规则。”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       
A.由君主直接管理基层B.基督教会的影响微弱
C.具有鲜明的自治特点D.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4-04-01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6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3世纪后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商业、政治联盟——汉萨同盟。位于沿海地带或通航河流两岸、或有自主权的城市,才能加入该同盟。西、北欧君主国在与汉萨同盟建立商业关系后获利颇丰,纷纷欢迎其在本国开设商站。这表明(     
A.德意志主导北大西洋的贸易B.重商主义催生城市自治
C.商人阶层崛起影响历史进程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2024-03-03更新 | 396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世纪早期的英国,国王更多的是作为封建领主而存在,具有很强的封建属性。其名言“国王要靠自己过活”,那一时期的民众所认同的更多的是与其有紧密联系的领主。到11世纪,英王威廉一世以一场“誓忠会”改变了之前的附庸原则,确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这一举措(     
A.摧毁封建守旧势力统治基础B.成为君主立宪制度的渊源
C.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D.导致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纽带,把各地区松散地连接在一起。到15世纪晚期,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萨贝拉联合统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几乎同时,类似的过程也出现在英国和法国。这里的“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其突出特征是(     
A.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B.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C.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D.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在1300年的仪式上,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高坐在君士坦丁皇帝宝座上接受群众朝拜,他头戴皇冠,胸挂十字架,手中的牧杖与腰间的宝剑同时熠熠生辉,并高声叫喊道:“我是恺撒!我是皇帝!”由此推知(     
A.教会与世俗王权实现平衡B.奠定了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C.君权神授理论的政治实践D.教权达到巅峰并渐趋衰落
2023-12-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6世纪晚期,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认为贵族之间的决斗有利于好武精神,还有助于统治集团内部新老贵族的联合,还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英女王的态度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发展国王权力
C.强化国家认同D.维护贵族利益
2023-12-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先后颁发自治特许证达25个。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国王此举意在(       
A.发展城市经济以扩大税源B.赢得城市支持以加强王权
C.与教皇争夺城市的控制权D.打击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
2023-12-05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