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
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
2023-06-21更新 | 4255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6世纪,在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的是(     
A.古代巴比伦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657年,德川幕府成员德川光图(国)设史馆,并以朱熹《通鉴纲目》为圭臬开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大日本史》(如图)该史书的修撰反映出(     

A.日本善于学习先进文化B.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
C.日本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德川幕府思想上的保守封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说:“日本人借用了中国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中国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这段话说明日本(     
A.选择性学习借鉴改造B.善于模仿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长处
C.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D.通过学习中国实现制度文化的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世界名著《源氏物语》完成于11世纪初,在英、德、法等国有脍炙人口的译本,著作开头提到皇上晨夕披览《长恨歌》画册,在第八回的花宴上,源氏公子穿的是白地彩纹中国薄绸常礼服。这可以用来说明(     
A.日本文学蕴含有中国元素B.中国文化艺术传入到欧洲
C.古代朝鲜吸收了中华文化D.印度文学受到唐文化影响
6 . 古代日本武士和朝鲜两班都是位居农工商三民之上的统治阶级,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日本武士是以俸禄为生的消费阶层,是以忠诚和献身精神立身和行动的人。而朝鲜两班是有闲阶层,是以读书和谨守礼仪为特征的文化人。这反映出古代朝鲜和日本(       
A.重视对统治阶层的选择
B.承认自身藩属地位
C.实行愚民政策加强统治
D.全盘吸收中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化改新废除了部民制,仿均田制,设班田收授法。名义上全国都是天皇的土地,称为“公地”,政府六年一班,每次给自由民一定土地,称其为“公民”。公民被严格束缚在土地上,由此建立赋税制度——租庸调制。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A.实现了社会转型B.建立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赋税制度D.深受中国的影响
2023-06-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德川幕府时期,有日本学者指出,《礼记·乐记》中的“灭天理而穷人欲”一语,强调礼乐作为节制人欲的工具,而程朱理学“主张遏绝人欲以存天理"是模仿佛教“断无明、显佛性”所立之妄说。这反映了(     
A.佛教在日本的本土化B.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
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D.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这反映出(       
A.土地买卖之风盛行B.庄园经济开始形成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幕府统治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646年1月1日,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由此一场向“法式备定”的大唐帝国学习的社会变革运动全面展开,这场变革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该变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C.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D.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