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中日关系的对等
2024-02-20更新 | 341次组卷 | 57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文正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历史试题
2 . 16世纪中后期,丰臣秀吉征用地方武士和豪农组建自己的武力支柱,将自己的亲族和心腹武士提拔为大名。通过大名的配置原则、变大名的领地为丰臣秀吉的“恩领”。这一举措(     
A.扩张了德川幕府的势力B.导致中央集权制瓦解
C.为侵朝战争积蓄了力量D.意在削弱天皇影响力
3 . 如表所示为公元5世纪至8世纪日本天皇继承情况。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继承方式子承父位弟承兄位兄承弟位弟承姐位子继母位孙继祖母位侄继姑住
人数/人71011121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政权结构不稳定C.天皇统治井然有序D.封建化改革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6世纪至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  )
A.笈多帝国的兴起B.日本的“大化改新”
C.德里苏丹国建立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757年,日本《户令》第33条规定:“凡国守,每年一巡行属郡,观风俗,问百年⋯⋯部内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发于乡闾者,举而荐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这一举措意在(     
A.提高民众文化素质B.完善科举取士制度
C.维护封建集权统治D.推动儒学理论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2023-11-28更新 | 2097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江苏专用)
7 .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这一举指(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D.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7世纪起,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使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伴随着唐朝的灭亡,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也趋于饱和,从10世纪起,日本出现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称为“国风文化”。日本从“唐风时代”到“国风文化”说明了日本(     )
A.实行了政治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融合了中国的佛道思想,神道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C.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本土文化也得到发展
D.借鉴了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圈重要组成部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7世纪,日本参考唐制进行了官制改革。其一是荫位制,五位阶以上位阶贵族的嫡子庶子甚至养子孙子都可以荫袭祖父的位阶;其二是科举制,通过科举的秀才、进士等人授予相应位阶。但这些人所授位阶明显较低且大多只能终身担任最底层级的技术型官吏。据此可知,日本的官制改革(     
A.确保了政府的决策的合理性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D.削弱了社会阶层流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221年,日本后鸟羽上皇(天皇的父亲)号召各地封建主起来声讨幕府。同年5月22日,幕府一方的北条泰时率18骑从镰仓逃出,5月25日就集结起军士19万骑。不久,幕府军打败了后鸟羽上皇。由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B.幕府体制下主从关系牢固
C.大化改新导致皇权衰微D.封建庄园制经济陷入衰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