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式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A.神学思想走向衰落B.佛教统治地位确立
C.社会平等逐渐实现D.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2023-11-18更新 | 79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大化元年(645年)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D.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646年,日本政府宣布改革“当遵上古圣王之迹而治天下,复当有信可治天下”,孝德天皇与中大兄皇子召集群臣宣誓:“自今以后,君无二政,臣无二朝”“天覆地载,帝道唯一”。这表明改革旨在(     
A.奠定儒学的主流地位B.确立封建伦理道德观
C.强化天皇的统治地位D.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0世纪,日本一些大庄园主获得不向中央政府交税的特权,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类似特权,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寄进”的方式交给大庄园主。这一现象(     
A.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B.加速了日本走向现代化
C.导致地方势力的膨胀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5 . 大化改新使土地和部民从日本王室和贵族控制下解放出来,作为国家的土地和公民,由国家分给口分田,使他们对国家负担一定的租税和劳役。这就改变了奴隶劳动的支配作用,形成以班田农民的劳动为社会的基本形态。这反映了大化改新(       
A.推动了日本向近代社会的转型B.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性质
C.造成了国家分裂割据局面形成D.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当时这个国家采取的举措是(     
A.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B.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实行锁国政策以加强统治D.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6世纪,在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的是(     
A.古代巴比伦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御家人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将军和御家人结成的主从关系制。将军赐予御家人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利益,称为“御恩”。御家人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称为“奉公”。御家人制度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庄园经济的衰退
C.幕府政治的特点D.中华文化的影响
9 . 唐朝时期,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并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礼记》《史记》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A.科举制度影响的深远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
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政府推行改革,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日本政府的这些举措(       
A.实现了日本的首次统一B.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C.加速了政权封建化转型D.消除了武士集团的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