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发展的辩证过程中,17世纪是一个更大的不解之途的一部分,因为封建主义到1500年似乎已经结束,但习惯上与产业革命相进的资本主义在近3个世纪里却没有出现。由于马克思体系中的外生变量是技术变化,它会导致新阶级的出现,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有着长达3个世纪的空白。马克思主又看对此的解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花了3个世纪的时间才获得政治权力,并创造了引导产业革命的基本产权。英国和法国的革命是打开现代资本主义大门的关键性突破。

——摘编白【英】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围绕材料,提出你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取或提出自己对材料的看法,“阐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毛纺织业已经成为了英国的“民族工业”。在毛纺织业的推动下,英国的贵族推行“圈地运动”,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得英国的手工业发展不会像法国那样受到小农经济的阻碍。圈地运动壮大了新势力的力量,推动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在毛纺织业的带动下,英国的采矿、冶金、金属加工、啤酒、造纸、制盐等部门中也建立了各种手工业工场。英国的手工业的繁荣,使得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能够转为生产,刺激生产的扩大化。

——摘编自李强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探析》

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促进英国商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变化。
2024-02-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航海家乌尔达内塔探索到了一条利用季风洋流沿北太平洋由西向东返回墨西哥的新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实现了对菲律宾群岛的统治。占领马尼拉之后,西班牙人发现当地的物产难以维持殖民当局开支,而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1573年,两艘体势巍峨的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港驶向美洲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历史上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由此开始。

——摘编自韩琦、张昀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

材料二   葡萄牙帝国通过开辟好望角航线进入印度洋贸易体系。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圣多美逐渐发展成为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的中转站,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从这里经好望角航线被运送到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经马六甲海峡被运到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至17世纪中期,圣多美—马六甲航线贸易一直非常有利可图。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相比圣多美—马六甲航线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该航线运行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
陆权理论——英国麦金德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理论——美国马汉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边缘地带学说——美国斯派克曼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摘编自《世界大战略经典》

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4-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世纪初,英国人唐森仿效荷兰人的做法,用粘土和石灰混合成泥灰做肥料,施焚沙地上,使之变成可耕地。这在英国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1860-1910年间,美国小麦产量增长近3倍,畜牧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小麦、棉花、肉类等的重要出口国。

——摘编自王荣声《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初探》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024-02-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菲律宾,把大庄园制度移植到菲律宾,大肆掠夺菲律宾人的私有土地和村社的公有地。17世纪以后,菲律宾的土地日益集中在大庄园主和天主教会的手中。殖民者规定,除酋长和他们的长子以外,所有的人都必须服劳役。此外,殖民者还对菲律宾居民横征暴敛,任意增加苛捐杂税,并强迫菲律宾人向殖民当局出售产品,价格由殖民当局规定,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为弥补劳力的不足,大庄园主和教会封建主购买奴隶从事劳作,虽然西班牙颁布法令禁止在各殖民地蓄奴,但在菲律宾并未完全执行。

——摘编自张卫良《论16-18世纪菲律宾的经济》

材料二   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菲律宾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美国废除西班牙原有的殖民体制,在掌握最高权力的前提下,对菲律宾人进行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教育,教授菲律宾少数上层人士“治国的本领”,让菲律宾政府出面解决国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认可权来源于美国。1909年,美国规定:美国商品输入菲律宾完全免税;菲律宾的原料和制成品在一定的限度内完全可以免税输入到美国。同时美国加大对菲律宾资本输出,将资金投入到原料生产和出口作物的加工行业中。在文化上,美国在菲律宾兴办学校,推广英语,让菲律宾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统治。

——摘编自田敏《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班牙和美国对菲律宾殖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不同于西班牙的原因。
2024-02-04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1400-1800年)


   

——摘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后,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人能够消费至少1/5的金银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三角贸易(奴隶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10%
191315%11%13%8%4%

——根据(德)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伦敦从19世纪初开始处于“世界金融中心之首”的位置,这离不开英国作为世界经济主导者的强力支撑。到19世纪70年代,英镑成为当时最重要国际货币……当各国出现贸易逆差时,英格兰银行作为国际借贷中心向逆差国提供英镑贷款。

     ——摘编自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02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末,为应对外部军事威胁、参与海外贸易与对外扩张的竞争,荷兰摆脱西班牙王国统治宣布独立后,由地方各省派出代表组成以国家议会为核心的中央国家机关,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建国前各省财政金融制度,创建了由国家议会主导、各省募集税金的中央财政制度。相比欧洲其他国家,荷兰中央财政制度中纳税人能够通过代议机构直接影响国家政策,商人团体也能够有效地干预国家议会的决策。1602年,在荷兰中央政府支持下,各省多家私营贸易公司合并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从国家议会获得大量的特许状,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甚至还被授予开战或媾和、夺取外国船只、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正是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荷兰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尽管荷兰共和国时期国民的捐费和关税非常繁重,“比西班牙国王强加得更多”,但“这是各省互相协商之后的结果,他们宁愿承担这些负担,也勇敢地选择与强大的西班牙王国交战”。

——摘编自刘守刚、王培豪《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财政金融革命及历史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中央财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荷兰中央财政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世纪前后至6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由于航海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海运,中国人很少远航,这一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要由印度洋地区的波斯、阿曼商人操持。6-10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为大量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琉球和朝鲜。10-14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借欧洲人之手,把中国商品运到欧洲和美洲,换回中国亟需的硬通货白银,中国的海外贸易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

——摘编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与前一世纪相比的五大区域和世界范围的洲际贸易涨落情况比较表

地区世纪
16世纪17世纪18世纪
欧洲增长停滞增长
非洲停滞增长增长
北美洲(接近零)增长增长
亚洲增长下降下降
世界范围增长停滞增长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亚贸易整体趋势不同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