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5 道试题
1 .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助推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也有鲜明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据张燕宇、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欧洲的原因,并概述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的估计,其时全国银货约为2.5亿两,其中除极少量的国内银产外,二者之间的差额都源自海外贸易。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起码增加了1倍以上。需要指明的是,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明初苏州府吴江县仅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突然扩大的海外市场和数额可观的白银流入为晚明中国商人提供了暴富之路。当时主要的大商帮,几乎都参与了对海外白银这一大块财富增量的争夺。

——据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并说明白银大量流入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材料四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4)根据材料四,说明卢梭提出的政治主张对法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2024-06-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从农业文明发展角度来说,他们创造了独特的美洲文明。

——摘编自孙兴杰、刘德斌《巴西:翩翩起舞的桑巴》

材料二   关于跨太平洋贸易的传统研究中,拉丁美洲殖民地被认为是一个提供白银的地方,并因此推动了全球贸易。事实上,当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与拉丁美洲早期的商业与文化交流的历史时,拉丁美洲对中国有自己的需求,这种物的交换需求使得殖民地墨西哥寻找到了新的美学和身份属性,新的口味与时尚在东西互动中产生。中国瓷器在墨西哥地区风靡,这激发了西班牙陶工在墨西哥殖民地模仿这些瓷器生产本土瓷器,但由于陶工并不了解瓷器上图案的特殊含义,所以,他们在复制这些图案时,花和植物都被大大简化,他们用墨西哥最出名的玛瑙花或大丽菊替代中国具有美好寓意的各类花样;用墨西哥的仙人掌和本地绿咬鹃(长着长长的彩色羽尾的小鸟)代替了中国传统图案中仙鹤与山石的组合(如下图)。

中国原版墨西哥翻版

缠枝莲花纹

大丽菊

缠枝牡丹纹

玛瑙花

仙鹤+山石

仙鹤+仙人掌

——摘编自刘凡、张都、田沁园《16—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墨西哥瓷器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印第安人“创造了独特的美洲文明”,并任意举出两例他们的文明成就。
(2)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拉丁美洲文化发展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4-05-3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咖啡与世界】

《咖啡与世界》一书向我们展示了原产于非洲的一种普通物种是如何通过全球漫游,变成今天风靡全球的三大饮品之一的。该书首先介绍了咖啡作为一种商品在全球范围的种植、加工、销售贸易以及消费过程,并说明了它是如何在欧洲人的带领下,在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其次,揭示了咖啡作为近代拉美、非洲等国家的主要农业产品,在世界经济贸易中越来越被动,始终处于西方国家附庸地位的秘密。再次,作为一种带有文化属性的消费品,以咖啡为载体的品牌塑造、商业创新、企业并购等企业经营战略也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一部咖啡的商业史》简介依据

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相关知识,另选一物种,自拟一个能反映其与历史关联的书名,并为该书写一个简介。(要求:书名简洁明了,简介内容紧扣书名,关联性强,史实准确。)
2024-05-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这场“远洋航行”(     
A.促成了传统商路的重新联结B.揭开了欧亚联系的序幕
C.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D.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加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487葡萄牙人到达好望角
1492西班牙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8葡萄牙人到达印度卡里库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1487年”、“1492年”、“1498年”的三位代表性航海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2024-05-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时间上看,诸古代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诸古典文明则是始于公元前1000年,终于公元500年让位给中世纪文明。从地理区域上看,诸古代文明局限在大河流域,但诸古典文明却向外伸展,直到彼此接壤为止。于是,古典时代的文明整个地覆盖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他们发现散居世界各地的诸民族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处在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美洲文明的不同发展水平上,非洲也表现出是似的多样性,欧亚大陆的中东、南亚和东亚有着非常先进、高度发展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及起源地区。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人开始探险航行时人类发展水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2024-05-3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意在强调(     
A.近代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多元途径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英国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恶之上D.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
8 . “哥伦布大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甘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昆虫、细菌的流动,这些生物在进入它们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地以后,对新的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     
A.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弊大于利B.物种与生物的互动使生态更为平衡
C.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9 .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殖民者(     
A.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B.揭示殖民帝国全球扩张的意义
C.完善国际法赋予的普遍性原则D.为殖民地国家争取平等国际地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罗马从建国开始,便与殖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传说罗马城便是由殖民者建造的。早期罗马殖民地多位于具有较高战略地位的边境地区。至共和国后期,殖民地开始被用于安置雇佣兵团体和解决国内部分的土地问题,以争取雇佣兵和公民的支持。殖民者一般由罗马公民、拉丁人、土著贵族以及亲罗马的蛮族殖民者等构成。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越来越多地把罗马公民殖民地或拉丁殖民地的权利和称号赐予外省的城镇,行省的罗马化。罗马殖民范围可以说:罗马的疆界有多大,罗马殖民地的分布范围便有多大,哪里有罗马的军队,哪里便有罗马的殖民地。

——摘编自刘佐《略论古罗马的殖民问题》

材料二   15世纪末,葡萄牙的海外探险为殖民扩张提供一个新世界。随着西欧在机械和工业能力、武器上的优势以及在海上冒险技能的提升,使“各个民族分开的历史熔合成全人类单一的经历”成为可能。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注入而改变了性质,成为以攫取原料、市场为特征的近代“殖民主义”。

——摘编自王立桩《中世纪拓殖运动与近代殖民扩张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古罗马殖民扩张相比,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2024-05-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