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料是中世纪的地中海贸易炙手可热的商品。君士坦丁堡的“香料集市”生意几乎全部由威尼斯人操控,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威尼斯的“要塞”帆船拥有500吨级的排水量,是后来哥伦布所乘坐机船的几倍。1204年,威尼斯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广阔的沿海地带,并建立起众多的贸易据点。1284年,威尼斯开始发行纯度达到99.7%的“杜卡特”金币,“杜卡特”长时间维持了相同的纯度,远超当时欧洲的其他货币。这一时期,威尼斯确立了在地中海绝无对手的局面,迎来了繁荣时代。

——据[]盐野七生《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

材料二   15017月,威尼斯商人普留利在他的日记中写下:“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威尼斯取得如今的名声与财富,靠的就是海上贸易,买进大量的香料,再倒卖给来自各地的外国人。而现在,印度的香料可以直接输送到里斯本。而发往威尼斯的香料却需要经过叙利亚和苏丹的领土,到达威尼斯时,原来只值1杜卡特的货物价格因为高昂的税收涨到了1.7甚至2杜卡特。”所有自古兴盛的古老商路和蓬勃发展的沿线城市突然成了一潭死水,全都面临着被葡萄牙帆船逐出世界贸易圈的威胁。威尼斯无法从传统贸易路线轻易脱身,而从地中海东岸派自己的船前往印度又不现实。威尼斯的整个商业模式一下子显得过时了。

——[]罗杰·克劳利《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世纪威尼斯迎来“繁荣时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威尼斯商业模式“显得过时”。
2 . 某历史博物馆正在进行世界史相关展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40年代末,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 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转折时代。在这个时代,印度、中国、古希腊、伊朗和以色列地区不约而同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如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孔子等,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由他们提出或在其手中成形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各大文明之后两千多年的走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孔子的各自贡献。

材料二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



(2)世界古代史上围绕地中海区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有哪些?

材料三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3)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

材料四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这本书中提出现代世界的政治理想大多来自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而现代世界的物质基础大多来自同期英国工业革命。两个革命在时间上重叠,携手创造了现代世界,所以被称为双元革命。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的是法国政治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爆发背景及性质。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本次世界史展览拟定两个主题。
2023-04-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改变历史走向的大航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西方对中国及远东的向往和关注,“诱起”了哥伦布决心漫游东方以至发现美洲,并由这种地理大发现进而导致了新的世界格局之确立。马可·波罗之后,大批意大利籍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将“天主福音”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一并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胡适认为:“重点并不是向后,即重回古典发现传统,而是向前,即推动启蒙运动和建设民族国家。”

——摘自周宪、[美]乔纳森·纳尔逊《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

材料二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美洲,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而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则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最后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导致那里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引起了商业革命,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态,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融。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新航路开辟始于哪个世纪?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世界影响。
2023-04-14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2年,达·迦马远航印度,迫使科钦等邦签订协议, 以固定价格收购香料。此后,葡萄牙的香料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葡萄牙人直接参与亚欧香料贸易,厘清了许多香料的产地及其植物属性,从而揭开了香料的神秘面纱。香料来自天堂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葡萄牙又占领了霍尔木兹、果阿、马六甲等战略要地,王室通过印度公司基本垄断了印度洋的香料贸易。与此同时,威尼斯对欧洲香料贸易的垄断难以为继。1514年,连威尼斯也从葡萄牙里斯本购买香料。1570年后,葡萄牙允许私人参与东方贸易,一些大商人参与其中。在16世纪70、80年代,葡萄牙进口了欧洲市场75%以上的香料,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正是香料促使葡萄牙人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交易商品涉及欧洲的银、铜,印度的棉布, 中国的丝绸、瓷器, 日本和美洲的白银,非洲的黄金;沟通了传统的地中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贸易圈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圈。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16世纪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料是中世纪的地中海贸易炙手可热的商品。君士坦丁堡的“香料集市”生意几乎全部由威尼斯人操控,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威尼斯的“要塞”帆船拥有 500 吨级的排水量,是后来哥伦布所乘坐机船的几倍。1204年,威尼斯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广阔的沿海地带,并建立起众多的贸易据点。1284年,威尼斯开始发行纯度达到 99.7%的“杜卡特”金币,“杜卡特”长时间维持了相同的纯度,远超当时欧洲的其它货币。这一时期,威尼斯确立了在地中海绝无对手的局面,迎来了繁荣时代。

——据[日]盐野七生《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

材料二   1501年7月,威尼斯商人普留利在他的日记中写下:“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威尼斯取得如今的名声与财富,靠的就是海上贸易,买进大量的香料,再倒卖给来自各地的外国人。而现在,印度的香料可以直接输送到里斯本。而发往威尼斯的香料却需要经过叙利亚和苏丹的领土,到达威尼斯时,原来只值1杜卡特的货物价格因为高昂的税收涨到了1.7甚至2杜卡特。”所有自古兴盛的古老商路和蓬勃发展的沿线城市突然成了一潭死水,全都面临着被葡萄牙帆船逐出世界贸易圈的威胁。威尼斯无法从传统贸易路线轻易脱身,而从地中海东岸派自己的船前往印度又不现实。威尼斯的整个商业模式一下子显得过时了。

——据[美]罗杰·克劳利《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3世纪威尼斯迎来繁荣时代的背景。
(2)材料二中的“最坏的消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威尼斯商业模式“显得过时”。
2023-07-06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制的世界地图,通幅纵168.7厘来,横380.2厘米,全图完全用中文标注地名。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包括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此外,还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例如天地仪图、日月食图等。主图采用了16世纪世界地图编绘时流行的椭圆投影,大洲轮廓与实际海陆轮廓基本一致,但中国、美洲的经度误差较大,并且改变了欧洲以本初子午线置于地图中央的传统,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中央,迎合了当时中国“天下中心”的观念。图中的中国部分,主要参考了《大明一统志》中的附图以及《广舆图》《古今形胜之图》等中国地图。

《皇舆全览图》为清朝时期所绘的地图,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此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中国学者以及钦天监、理藩院等官员。据学者考证,自清朝中叶至中华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图文天下一一明清舆地学要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利玛窦和李之藻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坤舆万国全图》与《皇舆全览图》内容的差异,并说明这两幅地图的意义。
2023-07-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热身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小米类似于米兰人和安达卢西亚人大量存在的那种。该小米棒比手掌略长,一头略细,约有手臂的上半部那么粗。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

——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安格勒利亚,于1494年致罗马教廷国务大臣的信件

材料二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猫和老鼠》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经典之作,诞生于1940年,陆续创作到1967年,其间获得过7次奥斯卡金像奖,5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图四——图六是其中一些著名场面。

图四

图五

图六

该图是1943年获奥斯卡奖的一集中Tom被击中的样子,与右侧同年美国出版的海报如出一辙。

1948年创作的《休战伤害》这一集,TomJerrySpike统一战线,却在如何分肉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大打出手

创作于1967年,TomJerry都在俄罗斯转盘形状的空间站内操控先进的设备。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新航路开辟的价值。
(2)请在材料三中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创作背景。
(3)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在材料的基础上,请你概括并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
8 . 交流与联系。

材料一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流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边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历史现象的背景,分析物种交流的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物种交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在“人口移动理论”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中,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2023-05-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开辟前

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千、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婢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仅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   开辟中

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如果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开辟后

这条航道东起美洲的阿卡普尔科,西至亚洲的马尼拉,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是西班牙人应佣中国的工匠在马尼拉建造的,载亚300吨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大帆船贸易自1565年开始,于1815年结束,每两年往返一次。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商品。

——摘编自《马尼拉大帆船及其航线》

(1)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本课题的史料价值。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
(2)在使用材料二研究新航路开辟时,你有什么建议?
(3)为了更全面地探究新航路开辟,在材料一、二、三的基础上,请你再分别为材料一、二、三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并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