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2024-03-04更新 | 2002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15世纪上半叶以前,从地中海东岸诸国到西欧的香料贸易基本由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控制。此后,热那亚人逐步失去其在地中海东端的殖民地,只能向地中海西端的巴塞罗那、里斯本等地发展。此举在客观上(       
A.意味着东西方贸易的终结B.拉大了欧亚发展差距
C.标志着世界贸易中心转移D.助力了新航路的开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相关材料。这可以用来(     
材料出处
直到1517年征服埃及之后,奥斯曼帝国才初步控制了中东地区和地中海东岸(英)帕特里克·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占领埃及后的奥斯曼人与其他帝国一样,并不想杀掉转口贸易这只下金蛋的母鸡,而是想更多的分享世界贸易(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海军仍处于初级成长阶段,其势力还远未完全成型,征战地中海仍然有些遥不可及(英)佛利特《剑桥土耳其史》
A.重新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B.深入研究文艺复兴的具体原因
C.全面探究西方对全球化态度D.正面认识转口贸易的重要作用

4 .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 “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 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2024-02-28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美国当代学者威尔博·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写道:“16世纪还很容易的报刊检查工作,到了17世纪就因为信息量的急剧膨胀而成为了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工作,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向往上爬的政客都会尽量回避这项工作。”这一状况(     
A.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紧密相关B.助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C.对西方民主政治提出新的挑战D.根植于大航海时代的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B.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引发了宗教战争D.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2024-02-23更新 | 1332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477年,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得到许多人认可。这一作品(     
A.刺激了西班牙的航海活动B.反映了意大利的绘图技术高超
C.得到了欧洲民众普遍接受D.促进了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568年,葡萄牙人绘制的世界地图集当中出现了与中国接壤的高丽和日本,却将中国仅分为广东和宁波两个省。1584年,葡萄牙人制作完成的《坤舆大观》地图集当中,中国地图上显示了中国两京十三省、内陆城镇的位置和完整内陆边疆。这反映了(     
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盛B.西欧地图绘制技术提高
C.环印度洋商业贸易的繁荣D.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西欧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材料二   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先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突破,依赖的是自身的“禀赋和特性”,近代世界的兴起被描述为西方的胜利。而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则认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方比西方更先进,在促进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东方的贡献,西方的崛起无法想象。

——摘编自张倩红《先发的东方与落后的西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约翰·霍布森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世纪时,教会通过《圣经》向世人宣传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才能接近上帝的思想。14—15世纪的西欧,经商似乎成了人们崇尚的一种职业,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宗教改革的开展B.庄园经济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人文精神的兴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