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全球仍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和尚未为人所知的大洋洲,在整体上延续着此前漫长时期的状态。即便西欧,也是更多地保留着‘中世纪’的状态。”因此将该时期视为是一个更接近“古代”而不是“现代”的过渡阶段。该学者强调(     
A.需重新审视地理大发现的作用B.历史时期的划分难以形成定论
C.中世纪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深远D.需转换视角再认识该时期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哥伦布西航美洲前,从国王处取得了一系列特权,但国王为自己保留了也许是他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份权利:所发现的土地归王室。这表明(     
A.地理大发现是国王土地扩张的需要B.哥伦布代表了封建王室的利益要求
C.追求土地是国王支持哥伦布的目的D.哥伦布西航美洲是国王意志的体现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3 . 西属墨西哥主教巴托洛门·拉斯·卡萨斯(1474—1566,西班牙人)指出,传教士“手里拿的是十字架,心里想的是黄金”。这一言论(     
A.暴露了教士阶层的腐败堕落B.可说明海上探险行为的动因
C.推动西班牙到达亚洲的进程D.体现出墨西哥商品经济繁荣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认为,通过西地中海港口的开普航线取代了通过东地中海港口的古老贸易路线,取代时间并不是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而是在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型商业组织冲击欧洲贸易格局B.传统商路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C.葡萄牙海上霸权遭到英荷的抵制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2024-05-17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历史押题密卷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A.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B.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C.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D.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整理教材时,某学生做了如下笔记(下表),由此得出的主旨是(     
单元标题单元概要
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不同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
二、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发展与联系。
三、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 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人类文明联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B.战争是人类文明联系的必要手段
C.地理环境限制了人类文明的发展D.经济因素决定了整体世界的发展
2024-05-15更新 | 3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

——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
2024-05-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497年,纽芬兰岛被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并命名。之后,英国宣布纽芬兰为其殖民地,并将纽芬兰渔场丰富的鳕鱼资源出口至欧洲,获取了巨额财富。这说明北美渔场的发现(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B.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C.使欧洲人发现了亚洲航路D.使渔业成为新兴产业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人们可以轻松地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找到欧洲,并标注出其边界。但是要找到西方的具体方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地理上讲,它不是一块边界分明的地区,而是一片在历史变迁中边界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群岛,以及一种在政治上以类似方式建构的国家形态。长期以来,西方仅仅是指一种自然方位:日落之处;还有一层衍生意义,即尽头和往生世界。事实上,相较于“欧洲”,“西方”的概念具有更多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的色彩,争议也更大。即便是在西方国家内部,也是这种情况。西方的拥趸——把西方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会被扣上傲慢的欧洲中心主义论者、新帝国主义者,甚至是种族主义者的帽子。反过来,西方的批评者,则容易被贴上对人类最崇高理想的背叛者和说自己国家坏话的人之类的标签。历史表明,“西方”的概念是必要的。第一,当欧洲人越过欧洲半岛的边界并远离他们的大陆而去的时候,“欧洲”的概念已然不够,需要添加一些新的要素或者需要表述得更加准确,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方”。第二,西方需要它的对立面,它因与其它的概念有所区别才得以存在。用莱因哈特·柯塞勒克的话说,“西方”是一个不对称的概念。说它不对称,是因为在此概念的内核中嵌入了一种对自身优越的想象。非西方的,始终被视为低劣的。因此,“西方”是一个充满傲慢的概念。第三,我们所讨论的现代西方概念,如果撇开第一点中的“外欧洲”维度,那么它在空间上的范围要比欧洲更小。西方的概念始终能在欧洲境内划出一道分界线。这道分界线的前身,就是以前天主教与东正教在宗教上的分野。对于19世纪欧洲的自由派和民主派人士来说,“自由西方”的对立面在欧洲大陆内部的专制,即沙俄帝国。因而在20世纪初通过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将这一对立面的建构重新激活,也就并不困难了。而对于20世纪中期的西方而言,它的首要对手是国际法西斯主义,次要对手是1945年之后的苏联共产主义。它在当下的对手则相对比较模糊:“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个关键词有时可以概括,但也不尽然。

——摘编自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何谓西方?——一个富有争议概念的多义性》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492年4月,哥伦布同西班牙国王达成“圣塔菲协议”,规定:哥伦布保有在其发现领土上所出产、交换而获得的一切黄金、白银、宝石和其他财物的1/10,并完全免税;国王封赐哥伦布为其发现或取得的岛屿和大陆的统帅,他及其继承人脉享此职衔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切特权。这一协议的达成说明(     
A.航海利益促成航路开辟B.西班牙垄断与美洲贸易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封建势力影响近代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