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在18世纪的欧洲,土豆经过各国君主的推动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庄园里开始用一部分土地种植土豆来作为口粮,并把剩下的土地用来种植有交换价值的谷物;与此同时,地主也非常乐于推荐农民食用土豆,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大部分直营土地用来搞有利可图的东西。这可用于说明,高产作物在欧洲的传播(     
A.造成了人口急剧增长B.加速了封建经济解体
C.增加了政府备荒选择D.加剧了列强殖民争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9岁时,我依靠自己的资金,组建了一支军队,通过它解放了共和国……人们推选我为执政官以及联邦的三巨头之一。

2.我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动了很多次的海上和陆上的战争……取得胜利时,我教免了所有祈求饶怒者……大约500000罗马公民在军事上效忠于我。

……

19.我建造了元老院以及……阿波罗神庙。

……

23.我把近30000名逃离自己主人并以武力对抗国家的奴隶交给他们的主人接受惩罚。

28.我在阿非利加、西西里、马其顿,在西班牙行省,在亚该亚行省、亚细亚、叙利亚、纳博讷高卢以及皮西迪亚建立了军事殖民地。另外,我还在意大利建立了28个殖民地,它们在我有生之年变得强大繁荣。

——摘编自《奥古斯都神的功业》(罗马神庙有关奥古斯都·凯撒的墓志铭)

材料二

古罗马的扩张使欧洲从部落、民族分割隔绝的状态逐渐转变到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充满了战争、冲突,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伴随着整个过程。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主义征服活动。人类结束了几大洲在古代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活动空间得到迅速拓展。世界产业链分工不断扩大、完善,商业内容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不断加速,世界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大,世界市场的规则也越来越多。

两次世界大战以战争的方式把全世界纳入统一的发展轨道上,使得人类的命运在世界范围内以联盟和敌对的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已经息息相关,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企图以绝对的强力,而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地将灾难加诸对手,都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1)指出材料一在探究古罗马发展史上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交流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4 . 对于原产美洲的南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有学者则通过大量地方志出现南瓜名字的时间和地区分布指出,以京冀为中心的北方地方志关于南瓜的记录普遍早于南方。学者的研究很可能是用来说明(       
A.南瓜原产于中国本土内陆B.《本草纲目》属于历史伪作
C.南瓜由民间贸易传入东南D.官方使节往来推动南瓜传入
2023-12-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十六世纪的大海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场景:无数的黑人们在狭小的船舱中拥挤的生活在一起,他们被套上手铐和脚镣,衣不遮体,如同牲畜一般,被送往未知的远方。这一现象的影响有:(     
A.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B.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C.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考古学家发现,玛雅人、阿兹特克人的图画象形文字,石柱、石壁、石板上的刻字图画铭文中都有反映可可的图像刻画字。

史料二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探险来到中南美洲,据其《航海日志》记载,7月30日,西班牙船队抵达洪都拉斯北岸海外的瓜纳哈岛。在这里他们碰到一条又长又宽的独木舟,上面有二十多个桡夫和好几个像是商人或船主或酋长(家属)的男女乘客。“船舱”里放着各种东西和一大堆可可豆。

史料三   西班牙宫廷编年史家德奥维多在1532—1557年写成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描述了今尼加拉瓜地区的可可栽培:“他们在可可树行间也栽种其他树……它们长得高大,大小尺寸是可可树的两倍。它们保护可可树免遭太阳暴晒,用它们的枝叶造成一片绿荫。”

材料二   7世纪时,玛雅人在中美洲开辟建立了可可树种植园,以便集中栽培、管理、养护、收获。

11世纪时,玛雅人开始把可可豆用作计数的工具,并把可可豆当成钱币使用。

13世纪,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征服了玛雅人,并强迫玛雅人用可可豆向他们纳税。

1502年,哥伦布从中南美洲获得了一些可可种子(即可可豆)并带回西班牙。这是可可(豆)首次进入旧大陆的欧洲。

1528年,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最早把印第安式的巧克力饮料带到欧洲。

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将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今属赤道几内亚),后来又从该岛传入非洲大陆。

18世纪时,英国人发明了一种安装在船上的微型玻璃暖房(温室),用以保护这些长途海上运送的可可树苗“盆景”(由于可可种子/可可豆在收获两周后会丧失活力,可可栽培在全世界的传播主要靠移植树苗或幼树)。一个暖房可容纳100~150株一年树龄的树苗。

19世纪时,可可树苗专用微型玻璃暖房曾广泛使用。

可可树的种子可可豆含有50%的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今天,可可栽培已分布于非洲、美洲、大洋洲、亚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生产国有加纳、巴西、科特迪瓦、喀麦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厄瓜多尔,其可可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消费国则有美国、德国、荷兰、英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成为一个正逐渐兴起的可可消费大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可可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可可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当前,在西亚经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小麦遗存,在距今10500-9500年间。

史料二:印度2000多年前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有关于Modak的食物记载。这种面食形状类似中国人吃的有馅包子,面皮是小麦粉或者大米粉制作。

史料三:在古埃及的石刻中,有栽培小麦的记载;西方考古学家在古埃及金字塔的砖缝里发现小麦。

材料二:距今一万多年前,西亚地区的人们开始野生植物的驯化和种植,颗粒硕大的野生麦就这样出现。

距今六千年以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食用着已经有相当种植规模的小麦。

距今五千年前,小麦种子被带到了古埃及。

距今五千年前,小麦从印度不远万里率先踏足了中国的西北地区。中国的小麦种植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

公元前4000年左右,小麦开始传入欧洲。

自11世纪起,除了北欧国家,欧洲各国都开始广泛种植小麦。

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

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

至今,小麦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以上材料改编自严武《小麦:改变世界的一粒作物的起源发展与人文传诵》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小麦种植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小麦种植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09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蔗原产热带,于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榨取“柘浆”直接饮用,或作为水果生啖。…唐代以前,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国石蜜”产于西域,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宋元时期,产于南方的糖霜在此时不但乘船北上,哺育北方省份,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这一朵小荷,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意为“中国的”。

——李颖《丝路“糖史”》

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一直成为北非、中东和欧洲大陆的供应基地,直到16世纪晚期新大陆殖民地的蔗糖生产渐入佳境后才结束。…哥伦布于1493年开启第二次远航,在非洲加那利群岛的短暂停留让他首次将甘蔗种植技术带到了气候环境适宜其生长的新大陆,落脚,点是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哥(今多米尼加首都),而后再由此地运往欧洲。16世纪,在西班牙的新大陆殖民地及葡萄牙治下的巴西等地肥沃的土地上,遍布着一望无际的甘蔗田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黑奴。…眼见西班牙在美洲赚得盆满钵满,英国和法国按捺不住,不仅开始打劫西班牙商船,还对其领地进行蚕食和瓜分。17世纪初英法两国也各自开始建立西印度群岛殖民属地,种植甘蔗并在加工成糖浆后贩运回欧洲。…蔗糖产量稳步提升,如1655年就有283吨“白黏土糖”和6667吨“黑砂糖”在英国殖民地巴巴多斯生产出来,这之后至19世纪中期,蔗糖在英国和其殖民地范围内可以自给自足。

——颜婷《甜蜜的力量一从“糖史”看世界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糖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糖业发展相关的历史现象。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10 . 16世纪以来,玉米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图1与图2)。这一现象说明(       

                                      

图1   欧洲第一幅玉米图(1504年)   图2 明代《本草纲目》所附玉米图
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
2023-09-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