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论述,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那么,开辟新航路仅仅是为了寻求黄金、白银、珍珠、宝石和香料,还是也有占地移民、寻找销售市场和争夺霸权等目的?哥伦布代表的是封建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哥伦布的“发现”应怎样评价?是“全盘否定,坚决骂倒”,还是“基本肯定”?哥伦布是“殖民主义海盗”,还是“伟大的航海家”?

——摘编自赵瑞芳《“新航路开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下图是1500—1600年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体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完善B.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揭示了欧洲商业格局变化D.表明了意大利经济地位提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创立初期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组织,主要从事着英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在其特许状的规范之下,该公司逐渐垄断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商业贸易,并成为英国在亚洲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依托。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提出要在“领土霸权的基础上”保卫公司的“商业霸权”,这意味着争取建立殖民领地已经成为与追求商业扩展平行的目标。17世纪末,英国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对该公司的这种行为予以认可,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就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商业、政治、军事和司法四合一体的政商机构。此后,随着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掌控了印度所有的财富,公司的敌人已经不再是同它竞争的公司了,而是“同它竞争的英国大臣和国家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迫使英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对该公司的态度,英国议会通过了多个有关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别法案,限制和剥夺了其政治经济特权。到18世纪晚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沦为英国政府对印度事务进行日常管理的机构。

——摘编自汪定华《近代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迁以对特许状的解读为基础》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迁。(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05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20题 世界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目前来看,制约全球化黑暗面的只有力量尚微弱的“反全球化”运动,但它的日渐活跃使人们不无理由想象:为弱者和处于边缘者的利益而抵制富者权势的、平等主义的政治冲动依然存在,并已卷土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迫使政府与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别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数者问题。就道德导向而言,“反全球化”可能最终会促使全球化建立一种“太空船道德”(K.波尔丁)而非“救生艇道德”(G.哈丁)。后者指在紧急情况下,大家都同意把数人推入海中,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而前者指太空船中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哪怕发生不测事件,也不能撇下任何人,因为即或有一个人被扔出,其余人仍难生。为了生还,唯一可行的是调动各种力量,按照商定的规则共同排除。如果全球化果真使这样的道德原则内在化、制度化,那么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病将一扫而光,会更富有人情味。

——摘编自杨中强、蔡娟《“反全球化”运动:探析全球化未来走势的一个新视角》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22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20题 世界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撰写了大量著作。韦伯和马克思都着迷于解释资本主义怎样、为何在欧洲且只在欧洲得到发展,但是韦伯的解释却与马克思不同。韦伯没有像马克思那样集中于“唯物主义”的解释,而是瞩目于西方价值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他尤其认为源自新教的理性主义和工作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至关重要。韦伯没有把他的西方的兴起的思想仅仅建立在研究西方的基础上,他实际上还考察了中国和印度社会,把它们与欧洲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至少这两个社会——实际上涵盖了所有非欧洲社会——都缺少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文化价值。

——【美】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资产阶级”活动的影响。
(2)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日】宫崎正胜《简明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独立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1848年马克思指出:“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由此可知,马克思(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
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8 . 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先后提出“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这些理论由完全否定到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占有,但都宣告殖民地终归“文明国家”所有。这些理论(     
A.维护了土著土地所有权B.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
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扩大了国际法适用范围
9 . 15世纪后,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白人移民被称作半岛人,处于最上层;美洲出生,父母都是白人移民的人,被称为克里奥尔人,一直受到歧视。半岛人与当地的印第安妇女结合,混血后代被称为梅斯蒂索人。葡萄牙人与非洲人的混血后代,被称为穆拉托人,处于底层。这表明,殖民活动(       
A.改变人口结构和分布B.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C.促进文明交流与交融D.促成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10 . 17世纪,英国与荷兰激烈争夺香料贸易的独占权。1621年,荷兰采取“废掉香料森林”的做法,下令将摩鹿加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上的香料树全部砍掉,以达到在其他岛屿控制生产和贸易的目的。荷兰殖民者的做法(     
A.改变了殖民地生态结构B.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C.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D.摧毁了殖民地香料贸易
2023-07-01更新 | 558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基础训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