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全球史》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系列革命席卷了整个大西洋世界,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欧洲和美洲革命共同点的是(     
A.革命领导人大多认同主权在民B.废除了欧美各国的君主政体
C.所有居民均获得同等政治权利D.终结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2 . 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由于发生了侵略与战争,19-20世纪以中、日、朝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历史充满了创伤。

材料一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主要内容(部分)

时间条约部分原文
1876《江华岛条约》“日本国人民在朝鲜国指定各口,如其犯罪交涉朝鲜国人民,皆归日本官审断。”
1882《济物浦条约》“日本公使馆备兵员若干备警事。设置修缮兵营,朝鲜国任之。”
1910《日韩合并条约》“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一切统治权,完全且永久让于日本国皇帝陛下。”

材料二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1899年,中国和朝鲜签订了近代朝鲜历史上第一份对外平等条约《中韩通商条约》。

材料三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19世纪中后期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科技与人类社会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

材料二   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比较培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的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简评爱因斯坦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1世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诺曼王朝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和法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出现。15世纪,英格兰本土民众、官方以及文化教育部门基本使用英语。英国官方语言的变迁体现了(     
A.英国的君主权力达到顶峰B.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英国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D.英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②“……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③“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
④“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法国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中世纪知识分子》中记载,1277年巴黎主教艾蒂安·唐皮耶列出两百多条被判定为“异端邪说”的观点——“哲学家不应该接受未来复活这种说法,因为这种事不可能合理地得到验证”“神学建立在传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有其不可信和谬误之处”并“对科学是一种阻碍”,人生“幸福存在于此世,而非彼世”等等。对此记载理解准确的是(     
A.希腊化时代思想观念的交融B.文艺复兴前反神学思想的萌动
C.科学革命后形成新思维方式D.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廷权威
2024-05-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学者对三个西方国家近代宪政进程的描述,序号与国家对应准确的是(     
①就像一个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难以满意的孩童,在海滩上一遍遍地、无休无止地用沙砾构筑他理想的城堡
②早期的政治分裂决定了除非诉诸强权,无法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振兴,结果一方面是权力的强悍跋扈,另一方面是宪政力量绵软无力
③政权的外形虽没有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批人的共同执政
A.①法国②德国③英国B.①德国②意大利③英国
C.①法国②德国③美国D.①英国②意大利③美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双剑论”

材料一   “双剑论”是中古西欧罗马教会所提出的一种神学政治理论,“双创”指教会和世俗君主这两种权力,国王这把剑可以锐利教会之剑。教会之剑则可以缓和国王之剑,两把剑互为作用、相互结合,因为它们都是基督之剑。

——摘编自《试论中古西欧“双剑论”的流播与诠释》

材料二   “双剑论”提出后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诠释。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认为,上帝将“精神之剑”和“世俗之剑”都交到了教皇手里,教皇可以将“世俗之剑”交给国王,教皇可以随时收回“世俗之剑”以及随剑的权力。

但丁(12651321年)认为,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剑”并不掌握在教会之手,教皇和帝王的权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所以不能由一人来体现。井特别指出,世俗的君主统治权直接由上帝赐予而非来自罗马教皇。

马丁·路德(14831546年)认为,基督不使用刀剑,因为在他的国里,只有虔敬的人,所以用不着刀剑。教皇对皇帝犹如主教对国王,除了在圣坛上受膏油和加冕以外,不应该有其他的权柄。

——摘编自《试论中古西欧“双剑论”的流播与诠释》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双剑论”所体现的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人对“双剑论”的不同诠释。
2024-05-1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写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恩格斯肯定启蒙运动的贡献又揭示了其思想本质
B.资产阶级既要摆脱专制王权又要反对教会的束缚
C.科学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领域进步
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又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2024-05-1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长期以来欧洲普遍信奉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1628年英国宫廷医生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他邀请国王观看证实该理论的解剖实验,并在著作首页给国王的献词中,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威廉·哈维的医学成果(     
①巩固了英国的专制王权                            ②嵌入政治比喻以减少出版阻力
③开创了解剖实验的先例                            ④体现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